四、观测和实验
西学用看的方法研究炁粒。看的方法就是观测和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观测。所以从根本上说,西学是观测的学问,也就是看的学问。实验对西学认识、应用和生产炁粒是十分重要的,是西学在科研和生产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地方,是西学必须配备的设施。通过科学实验,西学发现和认识了许多炁粒物质,还验证了理论上的很多论证结果、推论和科学预言。例如卢瑟福早在1911年提出原子模型的时候就预言了中子的存在,1920年他又重新阐述了他的观点:“可能存在有尚未知道的两种核:一个是氘核,另外一个是中子”,直到1932年才由查德威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了中子,终于证实了中子的存在。又例如原子核和电子理论,我们至今也没有像看见原子、分子和物体一样看见过它们的身影,到现在还是纯理论上的东西,但是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已经能够证明它们的存在。实验的方法更是西学认识炁流的唯一途径,因为炁流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而且还是一直运动不息的。我们没有办法把炁流弄停下来仔细研究,因为炁流一旦停下来就不是炁流了,就变成其它东西了,例如变成了炁体、炁子或者炁粒。我们只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通过炁流对炁粒(仪器设备)的作用情况(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来认识炁流。对于无法看见的东西,实验是认识它们的不二法门,只能用实验的方法发现它们,验证它们的存在,并且认识它们,除此别无他法。
西学观测所使用的是眼睛(感应光)、耳朵(感应声音)、鼻子(感应气味)、口舌(感应口味)、皮肤(感应温度、动静、硬度等)等五类感官,最终目的是为了看。炁粒是实物,是唯一能够用眼睛看得见、用手触摸感觉得到的东西,虚物(炁体、炁流和炁子)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西学研究炁粒的大体过程,首先是用眼睛看见物体,然后通过层层解剖、分解、钻探、透视、观测、化验和分析(数理化分析)等科学实验的方法认识物体,最后进行理论推测、科学假设和实验证实,形成了知识。为此发明了各种检测、钻探、解剖、分解、透视等为了看和方便看的技术。单用眼睛看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发明了各种望远技术和显微技术,包括放大镜、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天体摄谱仪)、透视镜和内窥镜等各种镜子。还发明了相应的检测技术,例如场能技术(电术、磁术、重力术、电脑)、波能技术(声术、电磁波术、雷达、超声波、微波)、热能技术(温度计、热敏仪、沸腾、干燥)、光能技术(分光、光谱、激光、光电子、B超、彩超、层析)、射线能技术(透视、X光)等。这些仪器设备工具是人的感官功能的延伸。就这样,从物体到分子,再到原子、离子,最后是量子,西学对炁粒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形成了西学知识体系。
西学的发展离不开观测、实验、开采、运输、应用所必需的机械机器、仪器、设备、试剂药物等工具。没有这些设施,西学寸步难行,设施的改进会促进西学的发展壮大。没有显微技术和显像技术,我们就不能够看见微观世界和能量世界;没有望远技术,我们就不能够认识天体世界;没有开采工具,我们就不能够开采利用实物;没有药剂,我们就不能够进行化学分析而认识物体;没有资源(原料和能源),西学就没有办法开展工作,就束手无策,成为摆设的废物。资源是西学的灵魂,牵动着西学发展的神经和命脉,制约着西学的前进步伐。
借助这些技术,通过观测和实验,西学终于认识了各种实物,从可以用肉眼看见的各种物体炁粒(宏观炁粒)——固体、液体和气体,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天体——星球和星系,到用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微观炁粒)——量子、原子、分子、离子和细胞。目前西学认识到的最小炁粒是量子,最小的量子是未经确认的理论上的预言物质——夸克和构成夸克的更小的量子(颜色子、弱旋子和味子)。目前西学认识到的最大炁粒是我们所处的总星系,其最远的边缘距离我们有200亿光年(有资料说是350亿光年以上,也有资料说是150亿光年),那就是最远的河外星系。根据能量对实物的作用形成的现象,西学还认识了各种能量——场能(有电场、磁场、电磁场、引力场)、波能(有声波、电磁波)、热能(有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光能(有热光、冷光、可见光、不可见光、激光)、射线能(量子流),以及能量形成的力现象——引力斥力、推力拉力、重力浮力、收缩膨胀、吸引排斥等,以及功能现象——机械能、动能、势能、内能、化学能、生物能、能量守恒等。
人的五官感觉总是有感觉极限的,有一个感觉范围(最小~最大),借助仪器设备只是扩大了感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扩大了感觉的范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观测的特征和观测的局限性。这就造成了西学对实物的认识的极限性。目前西学已经研究到了两个尽头,小到最小头的量子,大到最大头的总星系,再也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研究了,再也没有发展的空间了。西学对炁流的研究也基本上完成了。开发利用炁粒和炁流,将是西学永无止境的研究工作,是发明创造的魅力和乐趣所在。为此,科技工作者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地做研究搞设计。炁粒和炁流的组成与结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性能与用途。这种组合排列的研究将是无止境的。可以肯定是的,不会再有革命性的西学技术和理论出现了,只可能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进行升级换代而已,因为西学对炁粒的研究已经很全面了,基本上已经认识完尽了。
正是由于西学是看的学问,所以对于看不到看不见的东西是无能为力的,例如炁体、炁流和炁子,例如量子、太远的天体、无法到达的地方(地底、海底、水下、没有人烟的地方)的东西。西学已经研究到了最小头的量子世界,也就是射线领域。量子是虚物和实物的分水岭、分界线。量子是实物世界(炁粒世界)里的最小炁粒(基本炁粒),任何实物都是由量子构成的。量子又是炁流物质之一,也就是射线物质。量子前面的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物,是用西学的观测方法无法研究的,对此西学能力有限,甚至是无能为力的。虚物世界是易学的地盘,是易学研究的领域。量子后面的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实物世界是西学研究的领域。西学也已经研究到了最大头的总星系。总星系后面的天体实在是太遥远了,是看不到的,也是西学无能为力的。我们所处的总星系与另外一个总星系之间的距离,估计在几百亿光年以上。我们现在能够看见的最远的天体是200亿光年,对于还有几百亿光年这么远的天体恐怕不是用望远镜就能够看得见的。其实就算是能够看见,那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不过也是同我们所处的总星系一样的天体而已。而且那么远,看见的只是一个亮点或者一片云状物,就如同我们所看见的远处的河星系一样,和一个恒星的效果差不多。对于总星系以外的天体和世界,西学还没有认识到,甚至没有意识到。总之,在实物界,量子和总星系是西学存在问题最多的领域,这是由于量子太小而且运动太快无法看见,总星系太远看不到。我们没有办法把量子弄停下来进行仔细的研究,因为量子总是以射线形式存在的。同样,我们只能大体上了解总星系。
量子
西学领域
实物世界
易学领域
虚物世界
图1.3易学和西学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