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排出体内废物——二氧化碳、尿、屎、汗等。前阴泄尿,后阴拉屎,皮肤泄汗,肺泄二氧化碳。肺和后阴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介绍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
1、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大部分的水、尿素和无机盐从这里排出。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主要是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还有皮质、血管、肾小球囊、尿管、肾门、髓质、肾盂等。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是形成尿液的地方。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一个由几十条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血液流入肾小球时,除了细胞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外,其余小分子物质进入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原尿的有用物质(水、葡萄糖、无机盐等)被肾小管(由从肾小球出来的毛细血管再次聚结而成)吸收回归血液,所剩余的物质(水、尿酸、尿素、无机盐等)形成了尿液流向肾盂。尿液含(单位g/L):水950、尿酸0.05、尿素1.8、无机盐11.0。成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排出的尿约1.5L。血液中有致炎细菌(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皮肤病类细菌)时,会引起肾小球发炎,形成血尿、发烧、全身浮肿等。尿液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刺激神经引起尿意而排尿。排尿过程受到意识的控制。
当肾功能严重丧失时就不能够把血液里的废物过滤成尿而危及生命。现在可以用人工肾进行肾透析。
2、泌汗系统——皮肤。
皮肤厚度不一,从0.5~4毫米不等,覆盖人体表面,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2平方米。皮肤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刺激(温度、触摸)的作用。部分水、无机盐、尿素从这里排出。皮肤的细胞结构紧密,细胞间质少,是人体同外界进行交换的场所,有保护生物体的作用,可以防止外物损伤和病菌侵入,例如抵抗细菌、摩擦、冲撞、打击对生物体的伤害,还有保温、排汗调节体温等作用。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真皮下面是皮下组织(皮下脂肪、脂肪组织)。皮肤上还有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感受器、痣痘疤痕等皮肤附属物。皮肤附属物是表皮细胞形成的。根据实验测定,人体全身的皮肤上有约200万个痛觉感受器、50万个触觉感受器和压觉感受器、25万个冷觉感受器、3万个热觉感受器。皮肤是重要的感官之一,能够感觉到冷热、触摸、痛痒等刺激。毛根和汗腺深入到皮下组织处,皮脂腺深入到真皮层。
皮肤具有再生功能,分为生理性再生和补偿性再生。
表皮是最外层皮肤,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没有血管。表层细胞死亡角化形成表皮的角质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防止水分散失,阻止细菌入侵,防止细菌感染,抵抗摩擦的作用脱落后成为皮屑。生发层细胞具有分生能力,产生角质层的新细胞。表皮细胞所含的黑色素决定了肤色,黑色素能够吸收紫外线,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真皮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有丰富的血管(动脉和静脉)、淋巴管、感觉神经末梢和汗腺、皮脂腺、立毛肌,很坚韧,能够抵抗撕裂作用,具有保护内部组织、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人体约有230万个汗腺。腋下的大汗腺分泌物比较浓稠,经过细胞作用形成狐臭。汗腺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部由细管组成,周围有毛细血管。环境温度升高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血液里的废物经过汗腺细胞过滤形成汗液。汗液通过导管流出皮肤,并且带走一些热量,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皮下组织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血管、神经和皮下脂肪(由脂肪细胞构成),有调节体温、保温、保护身体、缓冲外力打击等作用。
头发具有保护头皮的作用。早秃、斑秃、脱发是常见的头发病。
通过锻炼皮肤可以提高皮肤的相应功能,提高抵抗力。例如冷热刺激提高温度适应性,日光浴提高阳光伤害,摔打提高抗击能力。注意保护皮肤,保持清洁、防止破损和生疮病(粉刺、皲裂、黄水疮、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