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公公拿过信来,常智光打开,是自己婆娘的亲笔,里面描述了舰队的动向。
其中提到了非洲黑人还有白人,舰队基本上是按照航海计划进行。除了小部分在海上或者港口维修的船只外,大部分船只都在地中海一线。
舰队正挨国进行访问,表章上说,舰队受到了大部分国家国王的亲自接见,特别是地中海国家,对舰队相当礼遇,并且不少拜访的国王和总督还回赠了礼物。
表章特别提到了在法国接待舰队的德弗鲁瓦爵士,就是曾经带领十字军和明军干上一架的最高主官。
其非常热情的带一干文武臣子游览了法兰西,并且法兰西将会派遣十艘商船跟随船队来明。
而已拜访诸国也有商量派遣船只,将商议后定下来大明的时间。
表章上提到,本次舰队作战七次,攻击对象全是海盗。并且有两艘海盗强行登上一艘搁浅修理拖后的战船,经过战斗,船长和十一名禁军阵亡,毙杀海盗四十五名,击沉海盗船两艘。
拷问被俘海盗,而后舰队对海盗盘踞的海盗村进行报复围剿,搜得珠宝金器若干。
预计再有四个月,主力舰队将达到玉州,停留一个月后,将按计划返回。
信写得很长,显然事情非常多,每件事情都是简单述说。虽然很平淡几句话,但可以想象到发生这些事时候的紧张。
海盗多是集中在地中海阿拉伯海峡一带,特别是罗马边境海盗猖獗非常。
而明军也采用了灭绝的报复,找到海盗村,无论男女老少,全部杀光。
至于后来,海盗见旗望风而逃。他们不会理解,连审判都没有的报复方式乃是东方传统。
即使不是为了给阵亡禁军和船长报仇,明人也从没有对强盗有人道的想法。
信中还说,各国的武器、船只、战术都非常落后。生产能力低,商人还没形成规模经营,他们使用的都还是冷兵器。
还有提到收集了很多的蔬菜种子,有专门的官员记载种子培植的环境。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火药是元朝蒙古人传过去的,但又有历史学家说,在九世纪时候,欧洲就有火药雏形。
又有历史学家说不是中国传的,又有人说是阿拉伯人传的,所以很难有定论。
无论怎样,安国军厂的火药称霸全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秦良玉认为,在地中海受到礼遇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明国拥有他们所没有的武器和舰船。
朱玉见常智光看完道:“此表章本宫已命史官造册,原文不动的抄录下来留史。本宫很欣慰,此事你有大功。”
“谢公主夸奖。”良玉你个死女人,怎么不给自己写封信呢?
朱玉点头突然转话题:“安国沉尸案进行怎样?”
“回公主,郑则鸣一死,微臣没有半点线索。”常智光问:“这郑则鸣久居东京,不知道提刑那查到郑则鸣生前和谁来往密切了吗?”
朱玉道:“提刑衙门来报,说郑则鸣独居郊外,从来没有朝廷官员上门,也从来没拜访朝廷官员。
此案惹民间议论许久还未平息,本宫看此案安国和提刑衙门暂且搁下吧。
虽然郑则鸣是庶民,但好歹也是太上皇妃之父,查下去事关皇家脸面,本宫就让大内接手侦办。你觉得怎么样?”
“公主圣明。”哼!怕人追查下去扯到大内是吧?常智光暗道。
“你回去歇息,后天早朝听宣。”
“是!微臣告退。”
早朝听宣,朱玉首先拍板对瓦刺的态度,如果瓦刺要兵权,只能灭了他们。如果瓦刺不要兵权,则可以割地议和,并且答应永不先侵。
任命常智光为钦差大臣,前往河西走廊商谈和议细节,便宜行事。除了钦差卫队外,跟随常智光的还有二十多名三省六部的官员。
上路到和谈,朝廷只给两个半月的期限,如果没谈成,常智光直接以钦差名义统领各军,明军趁夏初继续进攻。
这个钦差权限是很大的,大到常智光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到底想致自己于死地的是不是朱玉?
身为一个曾经的特种兵,对证据高过主观的判断。在几乎所有证据都指向朱玉的时候,常智光不能不对朱玉的信任有所保留。
而后李逸风私下一分析,常智光才醒悟,原来自己当钦差不是利益需要,而是政治需要。
在两方争吵之下,由常智光这个似乎中立的公主亲信来挑起此事,双方都没话说。即使有话说,也是私下说常智光的坏话。朱玉本身并没有受到影响。
再者常智光负责第一次和瓦刺人谈判,在西北军道人面熟悉,对当地风情深有了解。
一方面他本身是士族,一方面他又代表商人。还有一点,常智光每次出手没有让明国吃亏过。
最主要是瓦刺人对常智光是又恨又怕,原因是此人财大气粗。一个部族拦截关卡,多少人?五千人?那就拿五十万贯砸过去,关卡就砸下了。这种砸钱仗,根本没法打。
明朝是不敢这么打,否则收买一个关卡,下面关卡不出钱人家不干了,还有朝廷要这么干,对士兵士气影响很大,不奖励士兵,反倒是把钱都给敌人,下面想法就多了。
但常智光私人就没这个顾忌,私人的钱,怎么花拿来砸谁自己高兴,谁管得着。
虽然有钱人很多,但常智光这样倾家荡产损人不利己的无良行为,让瓦刺人真的心虚,说不准哪天又有一部族被常智光用钱勾引跑路了。
当然他们也高估了常智光思想品德,朱玉就知道,这家伙为国家砸完钱后,会想办法从安国上缴国库的税金中抽取一部分金钱做为补偿。
不过,每次都是意思意思让心里平衡一点,朱玉也不计较。
快马使节已经出发,他们大将明使书给西北军路,西北军路再送到瓦刺那边,商谈和议的日程。
日程可以商量,但是常智光写的使文明说了,地点常智光说的算,而且朝廷只给这个期限。
信是传给李乾顺的,虽然语气还是恭敬有加,但是明眼人都看出信中那不耐烦和居傲的口吻。
常智光一开始就摆下高姿态,并且吩咐使团不急着赶路,到州就歇。而常智光这妄图挑起战火的态度,很快被人弹劾到朱玉那。说常智光有负圣托等等,朱玉一笑了之。
她知道常智光拖延时间动机不会那么单纯,所以她不在乎。
她在乎是定下了两个月重新开战的规则,无论常智光成否,瓦刺兵和瓦刺国号将在今年年内成为历史。
刘挺已经成了常智光当钦差时候的专属卫队长,拢县攻防战,玉州战争,还有本次的瓦刺和议。他对常智光生活习惯可以说了如指掌。
刘挺身在禁军,隶属内卫编制,这是大内掌握京城安全的重要手段。在东京禁军中安排内卫,平时他们和禁军一起训练,受罚没什么区别。
要说不同的是,薪水比较高,还有掌握着自己的部队,忠诚朱玉。
在某县过夜,常智光请来了刘挺同饮。刘挺酒量虽然胜过常智光,但是小动作绝对输给常智光,所以刘挺醉了。
有些人醉了喜欢睡觉,有些人喜欢哭,有些人喜欢笑,有些人喜欢跳舞,而刘挺是一喝多话更多的人。
“武功最好?”刘挺晃头晃脑道:“东京禁军武功最好的应该是三、二、一。大人不知道三二一是什么吧?
我来告诉你,三,就是金三。二就是赵老二,一就是一杆竹竿。很奇怪吧,为什么是一杆竹竿呢?金三,恩,就是那个谁都不鸟的鸟人,和赵老二有一天因为小翠打起来了。
金三说小翠是他老乡,老二说小翠是他相好。于是在春风阁掐起来了。先是用拳头,后来用板凳,最后拔刀砍起来。
从楼上打到楼下,从楼下打到街上,从街上打到……一直打到了东门的城隍庙。
老二被打急,刀一扔,操起一根竹竿和金三挑上了。刷刷刷三招,我当时看傻了,那竹竿耍起来每一刺都是杀招,每招都朝金三要害去。
刚说到刷刷刷,刷完金三身上四个洞,有一个直接穿过去,变成两个洞。
老二那下手狠啊,还好我们看热闹见要出人命,拦住才没事。老二当时还问金三:知道不知道枪是乃百兵之王。”
常智光随口问:“金三怎样?”
“要说平时我们兄弟看金三也不顺眼,但是当时非常男人。金三受伤抱拳说,我认输,但我迟早赢你。而后每月约老二比一次。
这傻小子哪知道,老二是谁?老二是我们大内的人,号称大内第一枪王,和他玩枪,等于找死。
人家从三岁开始练枪,足足练了三十年。每次比武,金三都是血淋淋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