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釜底抽薪(1 / 1)

()从道外一上坡就能闻到浓烈的烟草味,看到顺“山坡”之势耸起的厂房,黄砖墙非常醒目,这就是老巴夺香烟厂。【高品质更新】厂房下有一间地下室,主要是完成拆包、码烟、抽梗切丝等工作。这里四面不透风以保持一定的湿度。若在冬天,为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地下室的双向弹簧大木门不但总是关着,而且里面还要挂上一对厚厚的棉门帘,室内雾气腾腾,对面看不清人。又潮又热的车间里黑乎乎的,只有门对面那堵墙上排列着几个布满灰尘的小玻璃窗,但起不到采光作用,常年靠灯光照明,给人一种夜间作业的感觉。工人们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更衣,他们一年四季都穿着单衣操作,在温度高、气味大的条件下工作着。

生产车间在一褛,切好的烟丝从地下室通过吊篮送到这里,在卷烟机上加工成烟支。每台卷烟机由两名工人操作,烟文入箱等工作都由人工完成。虽然生产环境比地下室强许多,但还是灰尘飞舞,机器轰鸣,讲话要大声喊才能听见,工作条件也很差。

老巴夺工作的中国工人有百来人,其中女童工占多数。这些童工十二三岁,干的是大人的活儿,劳动时间长,每天只拿到几个铜板的工钱。在工厂所谓的轻活是撸烟梗,工人们常常把手撸得又红又肿,甚至流血。重活儿是搬烟盘子,把3o多斤重的烟盘,从这个车间搬到另一个车间,工作长达十三四个小时,累得腰酸腿疼,头昏眼花,一天工资只拿到三四个铜板。在雇用的成千名工人中,大部分是从关内逃荒来的农民,对他们来说,毕竟找到一碗饭吃就不错了。

车间门口摆着一张长长的柜台,一个矮胖子、大额头、黄眼珠、半秃顶、4o多岁的欧洲人坐在柜台后面,用半生不熟地中文说道:“快点,你们这些契丹人。”俄语中国音为“kTn”,意思是“契丹”,因为当时的俄国和辽国相邻,属于俄国的近邻,通商关系密切,所以,在以后虽然多次改朝换代,“契丹”就约定俗成成为了俄语里“中国”的代名词了。

“下个月就要搬去新的厂房,你们就会舒服了,现在,你们赶紧把这个月的活儿干完。”这人就是老巴夺兄弟之中的哥哥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

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其实是波兰裔犹太人,波兰被沙俄、奥地利和普鲁士瓜分之后,老巴夺就成为了俄国人。19年夏天一个晴朗的早晨,一列从莫斯科开来的火车徐徐地驶入松花江车站,一群外国人纷纷走出车厢。人群中有两个相貌相仿的商人,矮胖子、大额头、黄眼珠、半秃顶、4o多岁,他俩就是“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的创建人,波兰籍犹太人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和其弟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他们是头脑机敏而又一筹莫展的商人,哈尔滨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梦。

老巴夺兄弟很快现外籍员工有吸食烟斗及大白杆烟的嗜好,而市场上又无制烟厂家,看准未来烟草行业乃是生大财之道,便从俄国亚斯莫罗维、米萨格苏等烟厂购进大批烟丝和大白杆烟,雇用一名中国工人叫卢采亭,每天让他身穿一件用五颜六色绸布缝制的长袍,戴着一顶高帽,上面贴满了各种烟盒商标,从早到晚,走街串巷,摇铃叫卖。//百度搜索看最新章节//一年四季为其充当活广告,使老巴夺大白杆烟占据了哈尔滨烟草市场,老巴夺兄弟二人也从此由商贩变为作坊主。

由于哈尔滨刚刚开,没有像样的烟卷和烟丝。老巴夺采取低价收购,高价出售成品的办法,很快就赚了一大笔钱。19o2年,在道里中央大街今马迭尔饭店附近买了一个小门市房,并购置了俄式手摇制纸嘴烟机和普通烟机各一台,雇了七八个中国工人切烟丝和手工制造俄式大白杆烟及卷烟,有5o支、1支、25o支包装。到19o4年间,老巴夺制烟作坊不断扩大,小作坊得到突飞猛进的展,老巴夺从俄罗斯订购了几套先进的制烟机,添置设备,增加人员,提高产量,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并且寻了一件更大的门面,挂起了“葛万娜烟庄”的招牌。

“伊利奥~”一个身材长相和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差不多的人手里拿着一张纸,快步走来。他是老巴夺兄弟里的弟弟——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

“伊利奥~!”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扬了扬手里的纸,“你看,有一家不知名的公司在哈尔滨高薪招募有经验的纸烟工人。”

“哦?”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拿过弟弟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递过来的纸

“哦?普通工人月薪5两?熟练工人8两,工程师15两?”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冷哼一声,“这些工人根本不值这个价钱,这是有人恶意竞争。”

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也是,就算是英美烟草公司的待遇也没有这么高。”

●●●●●●●

日俄战争爆后,哈尔滨成为沙俄的战争后方基地。大量军队在这里集结,大批伤兵到这里医疗。为满足前线供应,需要大批人力和大量物资,促使哈尔滨人口迅增加。有的资料记载:“日俄战争中,哈尔滨的工商业急剧增长,人口骤增至25万(其中傅家店15万人)。”另有资料记载:“19o5年哈尔滨常住人口为4万,加上流动人口达1o万”。不包括傅家店,哈尔滨人口1o万,是接近实际的。傅家店人口15万,是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一种粗略估计。

哈尔滨最早以电为光源的路灯出现在19o5年,中东铁路总工厂电厂电。为了给上夜班的员工出入厂区照明,中东铁路总工厂在门前架设了3盏马路弯灯。所以,此时此刻,夜幕下的哈尔滨,很多地方到了晚上是一片漆黑的。

老巴夺的葛万娜烟庄所在的地方也是如此,中文和俄文书写的招牌挂在水泥做成拱门上,两扇沉甸甸的大铁门上用粗粗的铁链锁着。

一只野猫走过葛万娜烟庄门口,它望了望那扇大铁门,慵懒地伸了个腰。随后,野猫抬头望了一下天空。泼墨般的漆黑,浓到化不开。静寂的夜空,月亮被云朵遮住了大半,只有几颗星星,泛着苍白的光,疲倦地眨着眼。一阵夜风吹过,树枝出沙沙声,格外的清晰。

这样的月黑风高夜是令人恐惧的,这时,黑暗简直形成了一座无情的监狱,把即使最惯于夜行的人也牢牢地禁锢起来了。

忽然,野猫将身体蜷缩起来,前爪牢牢地抓住地面,后腿则高高翘起,身上的毛也竖了起来,咧开嘴,露出尖牙,出猫科动物特有的低沉的吼叫

踏踏踏踏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十几个蒙面黑衣人从街道的另一头飞快地跑来。野猫被吓跑了,黑衣人们在葛万娜烟庄门前停下脚步。

“是这里吗?”

“错不了!”

“行动开始之后,所有人都只许说‘杀个吉吉’和‘八哥要路’,明白吗?”

“杀个吉吉!”

“我问你明白没有~!”

“八哥要路!”

“我是问你明白没有~~”

“杀个吉吉~八哥要路~!”

“吃货,我还没说开始呢~!”

“哦,明白了~~”

“………………”⊙﹏⊙!

七八个飞钩抓被扔到墙上,黑衣人拉着绳索,很利索地就翻墙入内,一眨眼的功夫,十多个黑衣人就全部进了墙内。

“好了~行动开始!”

“杀个吉吉~~~八哥要路~~”

“杀个吉吉~~~八哥要路~~”

“杀个吉吉~~~八哥要路~~”

十几个大汉人忽然一起高喊“杀个吉吉~~~八哥要路~~”,同时在葛万娜烟庄里放起火来

几乎在同一时间,老巴夺兄弟的小洋楼里,哥哥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胸口被插了一把日式肋差,弟弟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责备吊死在房梁上。在一块墙壁上,一个黑衣人正在用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伤口里流出的血写字:

露国人!死死死

大日本!万岁

大约十分钟之后,这两路人马在哈尔滨城外汇合了

“怎么样,厂子烧了吗?”

“烧了,人杀了吗?”

“杀了,传单撒了吗?”

“撒了,字写了吗?”

“写了,有弟兄死伤吗?”

“没有~”

“行,撤!”

铛铛铛~~铛铛铛~~

黑衣人还没有来得及全部撤走时,已经可以听见有人在敲锣,大叫着“走水啦,走水啦!”

第二天一早,整个哈尔滨都翻了天。俄商老巴夺兄弟被杀,工厂被焚烧。许多周围的居民都听见行凶者说着“杀个吉吉”、“八哥要路”的日语。而且,在死者的家里墙壁上,行凶者还写下了“俄国人死死死,大日本万岁”的标语。最为嚣张的,是行凶者在离开时,还撒了大量反俄的传单,落款为大日本松花会。

1898年中东铁路开工修筑,大批俄国人涌进哈尔滨。19o2年哈尔滨不包括俄**队和铁路员工,仅俄国侨民就有12o人,1912年达43o91人。随俄国侨民一起来到哈尔滨的还有犹太、波兰侨民。日本侨民1898年有8人进入哈尔滨,到19o4年增至1o人。

本来,生活在哈尔滨的俄国侨民和日本侨民就因为日俄战争,变得水火不容。老巴夺兄弟被杀事件,等于是在火药里扔进了一个火把。俄国驻军指挥官指挥军队将全城的日本人统统抓了起来,进行集体处理。而波兰裔俄国侨民更是到处打砸日本人的商店,捣毁他们的住所,只有一千多人的日本人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很快就在哈尔滨彻底消失了。

老巴夺的厂子倒闭了,人也被杀了,原本打算到他们烟厂里工作的工人没有了主顾,一时陷入困顿。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一家名叫振华机器公司的工厂开始在哈尔滨招募有制烟经验的工人。

相比老巴夺敲骨吸髓似的剥削,振华机器公司开出的条件好得多,小工月薪5两,大工月薪8两,熟练的大师傅16两,以上工人全部包吃包住。结果,哈尔滨原本就不多的制烟工人全部被搜罗一空。而闻名一时的老巴夺香烟,也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了。

新中华190347_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催昭嫁 真名媛穿成假千金 穿成首辅大人的童养媳 说了多少次,别管我叫大哥! 快穿之女主终结者 诸天武侠:从全真开始 公主万福 三国美色 霓裳铁衣 我的女友是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