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曲院风荷,他们来到玉带桥上,汉白玉栏杆在阳光下分外洁白光亮,重檐的廊亭使玉带桥显得富丽堂皇。他们正站在桥上东张西望,那位老者“跟踪而至”,热情地给他们“指点迷津”:你看,玉带桥北边的小湖是岳湖,南边的是西里湖,最南边的小湖叫南湖。走过玉带桥是苏堤,顺着苏堤往南走,可以参观苏堤春晓、花港观鱼和三潭印月,要看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可能没有时间了。我想你们赶天黑前应该参观完虎跑泉、六和塔和钱塘江大桥,参观岳坟和灵隐寺只能等到明天了。
他们谢过老者,走下玉带桥,踏上苏堤,迎着扑面而来的杨柳风,抖擞精神,快速前进,一会儿便到了苏堤春晓。过了压堤桥,御碑亭里的石碑上镌刻着康熙题写的“苏堤春晓”,背面是乾隆的题诗:
通守钱塘祀大苏,
取之无尽适逢吾。
长堤万古传名姓,
宵让夷光擅此湖。
德仁和小徐议论着:苏堤春晓这一景,应该是在春天里,在宽阔的苏堤上漫步,旭日冉冉升起,春水碧绿,春风浩荡,杨柳吐絮,桃花绽红,游人舒展臂膀,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这该是多么美的画图。他们继续向前赶路,一会儿就到了花港观鱼,所谓花港观鱼,其实就是花港喂鱼。德仁就近买了一袋鱼食递给小徐,小徐撒娇的:为什么就该我喂鱼呢?咱俩一块给鱼扔食吧。
德仁说:你年龄小哇,就该你喂鱼。
说笑之间,小徐给德仁手里倒了些鱼食,一同向鱼池撒食,吸引来许多金鳞红鱼争相抢食,探头摆尾,弄得水花四溅,有的水滴溅到小徐脸上,小徐伸手在脸上摸了一把湖水,迅速地抹在德仁脸上,笑嘻嘻地:让你也占点便宜。
当着游人的面,德仁不好说什么,谁让自己是小徐的老张哥呢。……看着花港观鱼的御碑,是被木栏围起来的,背面的题诗没法看见。德仁正在着急,发现旁边的墙上有一块壁报,他仔细一看,里面录有乾隆一首咏花港观鱼的诗:
花家山下流花港,
花著鱼身鱼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
底须秋水悟南华。
小徐笑了笑:乾隆的这首诗,写得还有点意思,特别第二句“花著鱼身鱼嘬花”,花儿落在鱼身上,鱼嘬起嘴去追花,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德仁感叹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乾隆也许看见了真实的一幕,也许看见花儿落在鱼身上而加以联想,才写出这样富于生活情趣的诗句。咱们刚才喂了鱼,有了体会,你也来一首诗。
小徐说:我来一首打油诗吧。
花港观鱼笑声喧,
金鳞抢食齐争先。
水花四溅湿了脸,
疑是落雨望青天。
德仁称赞的:可以,这首诗挺有生活情趣的,是你的亲身体验,不过第四句可以写作“抬头撒娇把哥怨”,嘻嘻……
小徐的脸红润润的:看把你美的,就想让我叫你哥哥呢。
他们说说笑笑来到码头,乘船驶向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是西湖最大的岛屿。三潭印月外圈是环形土堤,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柳堤相连,桥和堤十字交叉,将岛中水面一分为四。这正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小徐笑嘻嘻地拉着德仁的手走上曲桥,动情地:老张哥,别说我任性,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我真的舍不得离开你这好哥哥,好朋友。
德仁尽量地稳住情绪:小徐,我们萍水
相逢,只是在郑州一起学习了两个礼拜,一起旅游了几天,你对我就这样信任,我也是很感动的。不过这种信任应该降降温度,我们就容易分离了。
小徐惊讶地:怎么,你叫我不要信任你,难道你不想遵守诺言了?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同住一室了。
德仁有点着急的:咳,你理解错了,我只是说你不要对我太亲热了。
小徐把脸一红:唉,老张哥,你也理解错了,我对你不是亲热,只是热情一点罢了。
俩人说着,举目四望,只见曲桥折折绕绕,游人挤挤挨挨,远处树木凝秀,荷花绽红,亭台阁榭,各具特色。桥上有四个造型各异的亭子,御碑亭里康熙的三潭印月四个大字苍劲古朴。坐在心心相印亭中,小徐不免又开起玩笑来:老张哥,你叫我对你冷淡些,偏偏又遇见这心心相印亭,触动了我的灵感,我再胡诌一首诗吧:
心心相印心印心,
无意相识又相知。
不是千里来相聚,
何必埋怨曾相识?
小徐吟罢,也动了感情,唉声叹气,她没有想到自己会做出这样情深意切的诗句。德仁却冷静地分析着:小徐,你这首诗真是神来之笔,每一句都有诗意,特别是三四两句写出了难分难舍之情,确实令人感动。相聚,相识,相知,现在又要分离,既有今日分离,当初何必相聚?真是曲折回环,叫人心动。
小徐满面绯红:我也不知道,怎么就会写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诗句。
德仁一脸严肃的:真实感受,有感而发。不过写诗归写诗,我们只是朋友之间的感情。这使我不免想起一首电影插曲《送战友》,他便轻轻地哼唱着: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茫茫,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样分别两样情......
小徐激动地:好,我们是战友,也是朋友,我们即使分别了,也永远忘不掉这段友情。
德仁叹了口气:唉,又说这话。要永远把我忘了,我也会永远把你忘了的……
他们说话之间,来到岸边,望着湖中的
三座石塔,据说塔高2米,中空的球形各有五个圆孔。每逢皓月当空,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透过薄纸倒映水面,宛如一个个圆圆的小月亮,与天上映在水中圆圆的明月相映成趣,这就是三潭印月。他们叹息着,惋惜着,月圆之夜是没法到这里观赏夜景了……
出了西湖,他们乘车来到虎跑泉。峭壁上刻有“天下第三泉”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从山涧流出的泉水注入井内,清凌凌的。他们接过茶馆小姐递过的杯子,接了一杯水,还是小徐喝了一口,再由德仁品尝,他们的共同感觉是:凉甜,凉甜。小姐指着石壁上的虎跑泉三个大字,甜甜地笑笑:虎跑泉水泡龙井茶,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享受。
俩人跟随小姐进入茶座,回应说:好,
那就享受享受。
他们看时间不早,就急急忙忙地品尝着天下第三泉水泡的龙井茶,小姐问,味道怎么样,他们回答,味道好极了,大家都笑了。他们品完茶水,急急忙忙地出了虎跑泉,乘车直奔六和塔。到了六和塔,买了门票,售票窗口就关闭了。六和塔是由北宋高僧为镇钱塘江潮修建,塔名取自佛教“六和敬”之说,意为大家团结和谐相处。从外面看,60米的古塔八面13层,每一层都有很多小窗,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铛。塔身砖结构是南宋重建,外部木构檐廊系清代光绪重建。德仁和小徐走进六和塔,便兴致勃勃地往上攀登。塔内弥须座上雕刻着许多花卉鸟兽和飞仙的图案,也来不及一一细看。越往上走楼梯越狭窄,爬起来有点吃力,小徐亲热地喊道,老张哥,拉我一把!德仁自然也义不容辞拉着她往上攀登。一路上休息了好几次,终于登上七层。小徐大惊小怪地喊着:13层塔,怎么上了七层,楼梯就断了?
一个游客说:姑娘,你感觉爬上七层累不累?
累呀。
再爬六层怎么样?
小徐连连摆手:那可受不了。
游客笑笑:其实你已经爬上13层了。
小徐莫名其妙了,游客说:六和塔构造巧妙,13层塔是七明六暗,有六层从里面堵死了,开在外面的小窗户成了瞎子的眼睛,只有其他的七层才能从小窗户往外看。上海的龙华塔,虽然只有七层,每一层都能从窗户向外观望。
小徐高兴地:好,好,省得我再往上爬了。谢谢,看样子回到上海,我们还得看看龙华塔。
于是小徐拉着德仁,到窗口去观看风景。只见滚滚的钱塘江从眼前汹涌奔过,钱塘江大铁桥依然是那样雄伟壮丽,横跨两岸,钱江两岸的建筑、树木尽收眼底。这时,江风吹动铁铃丁当作响,古韵浓郁。他们这才想起六和塔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观江吟诗之地,今天到此不可无诗。小徐说:老张哥,今天我写了几首诗,现在轮也轮到你了。
德仁说:好,咱们再到那边去看看。
他们走到其他窗口,一一观望,西边是层层叠叠的山岭连绵不断。北边是西湖明珠,波光粼粼。东北应该是杭州繁华的城区,可惜被眼前的山岭阻挡住了……德仁瞅了小徐一眼,叹了口气:唉,不会吟诗也要吟了:
六和塔铃响丁当,
钱塘铁桥铸辉煌。
江水滔滔流不尽,
改革开放歌声扬。
小徐说:好,有诗味,不过……
不过什么,有话直说。
不过,这“改革开放歌声扬”,虽然紧跟形势,压着韵脚……总让人觉得有点笼统,有点生硬,缺少生活的情趣。
德仁想了想:你说得有道理,“改革开放歌声扬”,适合全国各地。我们写的是杭州,应该有点地方色彩才好。好,杭州人爱唱越剧,杭州的越剧团全国闻名,这句就改成,越剧绵绵韵味长。
小徐说:越剧绵绵韵味长,好,读了这句就想到杭州越剧缠绵悱恻、韵味悠长的唱腔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