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开通后,南岱乡无疑会成为大唐和突厥边境上最大的物资中转站,称之为聚宝盆都不为过。
“那,这些东西,咱们要带到哪里去?怪碍事的。”
尉迟子弟有些嫌弃的看了看周围的货物,估计打心眼里不想干挑夫的活计。
“送人呗。”
于梁像是早就胸有成竹似的,自信的眨眨眼道,“咱们是富裕了,可不要忘了,这附近还有很多穷人来着。”
“大哥,你要周济此地的饥民么?”,尉迟子弟纷纷伸出大拇指道,“真仗义啊。”
“……我像是那么大方的人么?再说了,这些可是赃物!”
于梁顿时苦笑不得,对这些大小舅哥的脑回路大大鄙视了一把,顿了顿才笑道,“不要忘了,咱们在雁门郡附近,可是布下了一颗暗棋的。”
他这么一提醒,一干人终于恍然大悟。
“我估计那骚包的女人已经掌握了自己部落的大权,将族长架空了,她的行事风格很对我胃口,再说这次出行去塞外阻止宁王的行动,虽然没有用上她的部落,但人家已经表明了态度。”
“态度这玩意,很重要,你们懂的……所以嘛,是时候再给她一些甜头了。”
于梁晒然笑笑,眨眼道,“她收下了这些东西,便表示以后还会为我所用。”
尉迟子弟这才释然,他们是兵家出身,自然懂得一枚暗桩有多重要,不再多问,当即继续上路,直奔雁门郡而去。
送礼这种事情,每天做十件都不嫌多,于梁等人偃旗息鼓的赶过去,将东西亮出来后,立刻得到了应有的款待。
那骚包女人拿出最原始的武器,硬是要好好“款待”一下于梁……对于这种好事,于梁还能说什么呢,他又不是柳下惠。
所以在半推半就下,他最终还是沦陷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脚都在发软!
尽管那女人再三挽留,于梁还是决定早点离开……一是隐蔽行踪的需要,二来嘛,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毕竟才给了代州刺史一记闷棍,对方肯定将这打落的牙齿往肚子里吞,他却非常乐意给对方多“宣传宣传“。
于是乎,一纸公文很快的出炉,并且在最短的时间被送去了大理寺……于梁相信,裴度知道该怎么做的。
反正已经得罪了杨立和万源,债多不怕虱子咬,再多弄一个人下台也无妨。
“大哥,那现在咱们去哪儿?”
尉迟子弟在上路后不久便好奇的问道,他们见于梁一直没有说出目的地,只是往南方走,行为非常反常。
“去胶东!”,于梁莞尔笑笑,给出了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胶东?!”,尉迟子弟面面相觑,这地名倒是熟悉,不过那地方离南岱乡可远得紧,从来没听过于梁和那里有交集。
“……没办法呢,我不去一次不行。”,于梁无奈的笑笑,他可没有忘记石虎交代给自己的事。
那什么胶东王李隆基,是时候见见面了……在皇帝身体还扛得住之前,于梁必须要竖立起一个能威胁到宁王的人物。
所以不管哪个跑偏历史上的李隆基是什么样的,他都必须将之调教出来……
这话他已经找机会跟尉迟威谈起过一次,这位老将的态度倒是给予了支持……只要是皇家正统血脉都行。
有了这层保障,于梁才决定行动……他在代县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本来就是一石二鸟,放出一颗烟雾弹让宁王误以为自己还在北方,却秘密带着人前去胶东。
“……走吧,我们的事情还多着呢,而且时间也只有十几天。”,于梁收回了思绪,淡淡道,“无论如何,在商道正式开通之时,我都得赶回来。”
尉迟子弟纷纷点头答应了,一行人策马扬鞭而去。
胶东离代县并不算远,不过于梁为了掩饰行踪,没有在官道上疾行,而是继续化妆成普通人的样子,将队伍打散开,神不知鬼不觉的从小道上走,只有补给时才寻找就近的县城。
所以足足五天以后,他才赶到胶东地面,这里风景习俗与边境大不相同,由于远离了突厥人的侵扰,整个民生要安定得多,道路上随处可见货郎,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到了此处,已经暂时脱离了宁王的势力范围,于梁放松了几分心思,除了必要的警惕外,让一干弟兄进城投宿……这一路上风餐露宿的,就算是铁打的人都受不了。
严格来说,他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按照后世的地理划分,这里属于山东半岛一部分,是有名的风景区,他经常到此地度假。
当然,千年之前的胶东,肯定没有后世那么惬意,那些风景名胜此时都是荒郊野岭来着。
不过大体上的地理环境相差不多,这到给于梁提供了不少便利,他没有走官道入城,而是雇了几只扁舟,从水路顺着河流而下,完美的避开了路上的关卡。
又花了半天时间,终于到了胶东县的县城……由于地处大唐腹地,这里的城墙可没有边塞那么高大,城门大开,守卫懒洋洋的,对过往行人的盘问也不严格。
于梁一行人分批次入城,丝毫没有引起半点怀疑……他们的路引都是货真价实的,而且上面的伪装身份可不低。
入城后,尉迟子弟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哥,你来这里干什么?”
胶东县城并不算大,也没有听说住着什么达官显贵,再说了,以尉迟子弟对于梁的了解,他也不像是个爱凑热闹的人。
“找人的。”,只是于梁的回答却让他们有些意外,“找一个非常重要的人。”
于梁眨着眼睛,摸摸额角,有心想将某些事解释一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不是他不相信尉迟子弟,而是那胶东王李隆基的身份,知道的越少人越好。
尉迟子弟面面相觑,瞧见他郑重的神色,知趣的没有多问,只是闷头吃饭,然后恭敬的等于梁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