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仪,暗桩的情报是不是有误?那晚我可没见过什么九尾狐。”
宋知虞杵着下巴回忆,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这件事不对。
苏仪却万分确定,回道:“玄法天师有半截九尾狐尾,他以九尾狐的残躯为阵,若九尾狐使用法术,便可探知九尾狐的行踪。”
“探知行踪就罢了,怎么还能通过法阵知道九尾狐现身是为了救我呢?”
宋知虞仍然不认同,反驳道:“那晚救我和枫茉的人,明明是小老鼠呀,你们也是亲眼所见,什么时候出现过九尾狐了?”
“情报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沈持终于开了口,他思索道:“玄法天师没必要为了一个不确切的消息,而大动干戈的开办什么法会。并且,他在法会上还敢明目张胆的行刺你,还在道台周围列以收妖法阵。他应该是万分确定九尾狐会救你,所以才想通过此法诱捕。”
说到这儿,沈持自嘲的笑了笑,道:“可惜,他的如意算盘被我给毁了。”
“话虽如此,可我也有处疑惑。”
初阳插话进来,“元宵夜那晚,虽然我们在朱雀大街喝酒,可是那只老鹰一现身,小丫头与它的前后打斗我都是能感知到的。流民村外,九尾狐现身帮我们,她的法力气息我也能捕捉到。可元宵夜那晚,我并没感觉到身边有何法力气息,九尾狐是怎么现身帮小丫头的呢?”
宋知虞连连点头,附和道:“对对对,小老鼠说的对。而且最大的疑点就是,我跟九尾狐素昧平生,它犯得着冒着被玄法天师捉住的风险来救我嘛。”
沈持却摇了摇头,道:“话虽如此,但流民村那晚是无可否认的。”
宋知虞眨巴眨巴眼,口吻试探的问道:“流民村那晚,或许只是九尾狐侠义心肠?”
闻言,沈持却突然灵光一闪,他侧首笑道:“你曾经有没有救过什么小狐狸啊?然后,狐仙不远万里来报你的恩?”
宋知虞忍不住跟着笑起来,乐道:“易书兄,你成天在回梦阁话本看太多了吧。”
苏仪见沈持已对九尾狐之事悉知,又拱手接着禀报道:“殿下,还有一事。”
沈持笑容渐收,正色道:“还有何事?”
“右丞相……似乎暗中在将‘千里追踪’的势力往京城调动,郑氏门下的那些探子和杀手,最近几日在城中出现的越来越多。”
沈持冷冷一笑,轻蔑道:“国丈大人这是要与玄法天师合作的意思了?看来他们确定九尾狐就呆在城中啊……明察暗访榫卯结合,呵。”
“那殿下……我们是否……”
苏仪这句话说的谨慎至极,宋知虞不明白他究竟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沈持却默契应道:“调动!把我们的人也暗中召集回京,现在他们在明,我在暗,我倒要看看他们究竟想怎么玩。”
沈持的眉眼间泛着阵阵冷冽之气,宋知虞突然感觉眼前这个沈持十分陌生,已经完全没了沈易书的那份温润之感。
但宋知虞转念一想,又觉得对此能够理解。
毕竟沈持自幼便谨小慎微饱受折辱,且不说郑氏一族有宁贵妃之死的作案嫌疑,就单是平日太子那不饶人的冷嘲热讽,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忍受的。
沈持有恨,想报复,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若是一味地委曲求全任人宰割,岂不成了怂蛋草包了吗?
只是……宋知虞有些担心,怕沈持会因仇恨而变得过于激进。
但依着她之前与沈持的交往和了解来看,沈持行事都有自己的尺度。被情绪完全蒙蔽这种事,在沈持身上大抵不会出现。
沈持察觉到了宋知虞注视自己的目光,回首嘱咐道:“对了,你回去切记将此事转告宋将军,郑国丈暗地调派人手帮助玄法天师捉九尾狐,一定会再次利用你对你不利,若宋将军也暗中调些亲兵到府里,这样你能安全些。”
“易书兄……”
宋知虞声调轻柔,眼眸秋水潺潺。
沈持被宋知虞这难有的绵软调子恍了神,结巴道:“怎……怎么?”
宋知虞严肃问道:“你身中的是九尾狐妖毒,需要抓住九尾狐解毒,利用我将其捉住不好吗?”
沈持没想到宋知虞竟会问这个问题,复而笑道:“君子有求,取之有道,我不行那不义之事。”
听到沈持的回答,宋知虞眉眼弯弯的咧嘴笑起来。
她看着沈持幽深的眸子,认真道:“但若是你有需,我会帮你的。”
沈持不知自己为什么突然脸颊发烫,他错开宋知虞的视线,笑哈哈的找补道:“走吧走吧,我们回城,你这烫伤回去还是得包扎一下。”
宋知虞只是微笑,没再说话,轻提裙角便大步往前走去。
初阳走到沈持身旁,耳语道:“怎么?心动了?”
沈持脸颊更是绯红,故意皱眉回道:“师父又在信口胡说些什么?我与宋知虞是君子之交,你可莫再说这样损她清誉的话。何况,现在大局未定血仇未报,便更没必要这徒增纠缠与烦恼的必要。”
初阳听沈持如此说,背手开始大步往前走,道:“罢罢罢,你不想说就算了。”
而后,初阳头也不回的又悠悠念道:“另外啊,三千烦恼丝,何时由得人?”
沈持没再搭理初阳的茬,他跟在初阳身后,快步到村口去牵马。
……
早些时候的太极宫。
宋将军怒气冲冲的从甘露殿退了出来,刚走下台阶,却发现郑丞相散朝并没有离去,反而还从太极殿来到了甘露殿。
此刻距离下朝已经过去近一个时辰了,莫非……郑丞相是专门来等自己的?
宋将军强迫自己收敛怒气,来到郑丞相面前拱手行礼道:“恩师。”
郑丞相笑道:“你为武将,我为文官,早就不是你的什么恩师了。”
宋将军从方才的欲怒中挤出一抹笑容,回道:“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恩师对宋巍的再造之恩,宋巍一直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