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处理的,当然是厨房里,摆在最醒目的地方的一大块带着排骨的猪肉。显然,这是今天的主菜了。而无论煮汤和炖肉都是要时间的,她必须先做这个。
她小心的取下排骨,脊骨的部分,氽水后开始熬汤。这个她每天都做,就算用的不是这么好的食材,但是熬汤现在已经是是她的专长了。汤白了,撤火,放下白萝卜,然后就半遮上锅盖不去管它了。
直排取下剁成小切,泡了一下冰水后,吸去血水,盘上生粉和调味料放在一边待用。她不知道过会来多少人,这个菜她先备上,若是真的太多,她就做个炸排骨,这个用不着多少时间,也能算是个硬菜,不会让人小看了。
最后就是那带皮的肉了,取下一半,放到一边挂上,不管来多少人,也用不到这么多肉的。
另一半里,取下一小块,切成薄片放在一边做炒大白菜的配菜。然后切了一些中块的五花肉,准备做红烧肉。过年来了客人,总得像点样子。至少要有个大肉的菜。让客人看到主人家的诚意。
烧肉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就是要时间,大肉她没有氽水,李娘子有教过她,用油煎得四面金黄,再用酱来烧,肉不会腻,皮会弹牙,肥肉入口即化,瘦肉也不会柴。但这个也是功夫菜,也是要时间的,于是她第二个做的就是烧肉。
做完这些,她就有了一定空闲的时间,可以处理其它。
厨房一条扔着几条死掉的大鱼,看看那摆放的地方,李萍就知道欧阳氏不仅是厨艺不佳,她应该也没受过什么正规女儿教育的。
鱼没处理就扔在厨房的一角,这是十分容易腐坏的。原本厨房的温度就比外面高,又是死鱼,内脏什么的全在里面,她严重怀疑,这么扔到明天,这鱼还能不能吃。
这鱼从大小上看,应该不是留着做看鱼的。他们这乡里,都还有过年设看鱼的传统。她刚看过了,厨房里还有头天团年饭的剩菜。其它的都没有什么了,但一条鱼却是很完整的留下了。这和李家的习惯一样,她们家昨天也就剩下了一条鱼,那是要留着的,保证年年有余的好意头。
虽说她现在也没想好,怎么做这个鱼,但还是得先收拾出来。鱼抹干净血水,吊挂在刚刚放大肉的边上,那里空间高,还有扇小天窗,吹的冷风,能保证鱼和肉不会**变质。
留下可以吃的内脏,其它的扔到一边的盆里,她有听说曾家有存肥土的习惯,这些是可以放到肥土里的。但也没自做主张的去扔,过年头三天不许扔垃圾的,会被人说败家,散财。
其它的就简单了,腊鱼、腊肉、腊肠各切了一盘子出来。过会就可以放在大蒸锅里蒸上,这些不用特别调味,就那么清蒸了,就可以直接上桌做下酒菜的。
这些做完了,看看炉头,汤差不多了,把汤罐取下,放到一边的草暖包里包得紧紧的。
没法子,他们家只有两个炉头,纵是她想多做,其实也伸展不开。一个炖着汤,一个炖着肉,想做什么都没法。
空出一个锅头,她忙放上另一个大的沙罐,她刚看到一些河藕和香干,想想决定做些卤菜。刚刚有时间时,收拾了下厨房,看看有什么青菜,素菜可以做的。
看看准备的东西,明显的,买食材的跟做饭的人是没有沟通的。她有点想不出头天,他们吃的啥。想到自己家的食材,东西都不是大份,但是架不住品种多,有鸡、有鸭、还有一只大鹅。卤菜里有各种内脏,随时就能切出几盘凉菜,让客人下酒。
还有些小鱼小蟹,配上些切得细细的藕丝,到时要炸藕海吃的。他们在拟菜单时,豪哥儿都不想回家了。
曾李两家是相邻的两个村子,风俗真的差不多。李娘子昨天做年夜饭时,还特意强化训练了她一下,告诉她这里过年的规矩,年菜该怎么做。
结果,看看食材,她也不知道,曾家是不是外来户啊,为什么完全不按着牌理出牌呢?
边收拾东西,李萍就边在心里吐槽这家的槽点,顺便把调味料按着自己的习惯摆好,青菜、素菜分别放好,顺便把自己过会要做的菜弄出来,该摘的摘,该配的配。有条不紊的归置清楚。
但就是这样,她还是觉得,没什么可以吃的,青菜只有红辣椒,大白菜,大白萝卜;素菜有几块豆腐,一些香干。难不成,过会儿就只端那点东西出去?
没法子,又取下一条鱼,把两边的肉取下,小心的片成鱼片,用生粉、料酒、胡椒粉、盐抓出劲,放在一边。万一人多,还可以做一个醋溜鱼片。
想想鱼头切成两半,抹去血水,入上味。下面布满粉丝,再把鱼头上铺上红红的剁椒,过会蒸一下,也能算个菜。
李萍心里默默的盘算着,时间就那么一晃而过。
终于门外传来了人声,然后曾凡真是直接就冲进了厨房。曾凡看到厨房里竟然只有李萍一人时,脸都变了。不过,左右看看,他的嘴也抿得更紧了。
再不在家里干活,家里的厨房还是认识的,明显的,现在厨房还是那个厨房,但是收拾得显然有了李家的风格,不过李家的厨房里还会糊纸,显得干净亮堂些,这里明显还差得远。
“正好,几个人?”李萍忙急急的问道,汤好了,肉也烧得十分软烂入味,现在炉子上一个蒸着饭,一个蒸着菜。蒸的菜其实已经上汽了,显得热气腾腾。人来了,她就该开油锅炒菜了。
“就只有三位叔公。你不用急。”曾凡忍住了心中的不快,忙说道。
这三位叔公都是曾老爷子的亲弟弟,都各自有一大家子人,原本每年的今天都是三位叔公带着家小,全到他们家来聚会。然后明天,他们全都去二叔公家,后天去三叔公家,以此类推。
祖父还不错,知道家里母亲可能帮不上什么忙,新媳妇又是第一天上门,不敢人多,便跟三位叔公打了招呼,只来他们三人,见见新来孙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