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清韵和小狐狸交流了片刻感情,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
谢泽辰在一旁笑道:“雪球就是绮罗,绮罗就是雪球,现在你还会为阿棠的那句‘此生挚爱’的宣言而为绮罗打抱不平吗?”
上官清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凌绮罗再次变回人形,两人都有些感慨。
“那么你这次受伤,包括上次受伤,都是假的?”上官清韵反应过来之后,说起了当下的事。
凌绮罗点头:“这次是我和阿棠故意利用了这个时机,想借‘受伤’的机会,聚集愿力,渡过天劫。”
她把自己为什么要隐姓埋名进入娱乐圈,大致交代了一下,上官清韵和谢泽辰都听明白了。
这一类的事情,他们感到新奇,但具体的就不懂了,所以没有多问。
可是,谢泽辰明显对节目录制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更感兴趣,很快就把话题从妖怪转移到了枪杀。
“林雪为什么要杀你?还把张旭辉重伤了,太丧心病狂了,她人呢,不会跑了吧?”
谢泽辰喋喋不休,上官清韵也聚精会神地听着。
凌绮罗装作不解道:“谁知道她发什么疯,像是早就有准备,光是枪支就有好几支。幸亏我会点法术,爬到树上躲起来了,要不然还真说不好会不会受伤。”
她不会告诉上官清韵,林雪就是王翎。
不管怎么说,王翎是她们曾经的朋友,虽然后来渐行渐远,但在上官清韵心中,多少还是存留几分回忆的。那些不死不休的事,只发生在王翎和凌绮罗之间,凌绮罗不认为上官清韵能真正理解她用这种手段弄死了王翎。
她不说,不想上官清韵心上蒙上一层阴影。
薄棠适时接道:“林雪已经死了,我勘察过,她乱射乱杀,激怒了几只野兽,最终丧命于兽口,尸骨无存。”
谢泽辰和上官清韵都是一凛,林雪死的惨烈,却也死有余辜。
气氛一时间沉闷起来,谢泽辰主动问起了他和上官清韵能帮上什么忙,四个人又在一起谋划了许久。
然后,薄家本部的人也来探望凌绮罗,都被薄棠拒绝了。
再然后,孙翔和于倩然各自从片场赶回来,马不停蹄地回了北都,直奔跑马场别墅。
孙翔知道凌绮罗一定不会有事,但于倩然已经哭死过去好几回了,他很无奈。
劝说了几次,于倩然反而怒了,说他一点儿都不顾及多情的友情,冷漠自私,不肯理他了。
孙翔哭笑不得,却又不好解释,只好把这个难题丢给凌绮罗。
反正都已经告诉谢泽辰和上官清韵了,凌绮罗和薄棠认为,此事也没必要瞒着于倩然了。
于是,孙翔和于倩然成了第二波得以进入小红楼的访客。
于倩然乍然见到活蹦乱跳的凌绮罗,也受惊不小,等到凌绮罗说完缘由,她也傻眼了几分钟。
不过,毕竟有孙翔的例子在前,猛然知道凌绮罗也是妖,于倩然并不害怕,很快就接受了。
她还主动要求凌绮罗变成原形,看到是只小狐狸,她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地一遍遍从头摸到尾。
要不是孙翔看薄棠脸色越来越难看,出声制止了她,凌绮罗毫不怀疑于倩然会把它摸秃的。
然后又是一番解释。
于倩然第一次明确听到妖要渡天劫,一惊一乍的,担心完凌绮罗,转头又担心上了孙翔,好像即刻就要生离死别似的。
孙翔少不得又是一番安慰,到底哄住了她没再掉泪。
两人也从薄棠和凌绮罗这里接了任务,准备配合这次行动。
枪击案发生的第二天,已经有消息传出,说薄棠把凌绮罗带回了跑马场别墅,正在用非常规手段为她吊着一条命。
这个消息也相当劲爆,毕竟已经有医生出面证明,说凌绮罗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薄棠疯了似的到处求医,不过是过于伤痛痴心罢了。
可是现在,凌绮罗那一口气迟迟咽不下去,围观群众们,还有粉丝们,都不敢松懈,每天在网络上交换着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消息,为真真假假而欢喜忧愁。
有人说,薄棠就是传说中的玄术大师,有通灵之能……
有人说,薄棠自己尝试了几次,没有办法救回凌绮罗的命,却坚持为她点了一盏守魂灯,苦苦支撑着,不让她魂魄消散……
有人说,薄棠正在积极接洽北都城里的其他高人,打算不惜一切代价,把凌绮罗从阎王爷手里夺回来……
事情越传越邪乎,网友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像是生活在一部玄幻小说中,天天都跟做梦似的,听到的名词都遥远而神秘。
两天后,张旭辉终于醒来了。
有记者采访他,他对案情缄默不言,但被问到薄棠为救凌绮罗所做的奇怪举动后,张旭辉却像打开了话匣子:
“薄棠是个很厉害的玄术大师。我和他相识多年,很多事情都得益于他的帮助,他是有真本事的,相信能把凌绮罗救回来!”
张旭辉的话,无疑拨开了这几天盘旋在网友们心头的迷雾。
不少人开始相信,或许真的可以用非常规手段挽救凌绮罗的命、
在这个关头,不知道是谁,剪辑了好几段薄棠和凌绮罗的相关视频,赞颂他们之间的爱情,故意渲染得十分凄美。
这些视频,勾起了观众们的回忆。看着凌绮罗和薄棠塑造的一对对荧幕情侣形象,他们难过起来,越发为现在凌绮罗的处境而担忧。
有人把他们俩比喻成忠贞不渝的大雁,凌绮罗生命垂危飞不起来,薄棠则戚戚哀鸣,怎不令人动容!
喧闹了几天之后,终于有了确切的消息:薄棠联合北都的几位玄术高人,布设了一个招魂祈福坛,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
而这件事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收集人们真诚美好的祝愿。
谢泽辰、上官清韵、孙翔、于倩然、张旭辉、毛霖等人,都纷纷转发了这条爆料微博,呼吁广大网友举手之劳行个善事,宁可信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