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年集很热闹,
烟花市场放鞭炮。
衣服虽好只能看,
芝麻烧饼吃着好。
告别了照相馆,王学奎推着车子,陈玉梅跟在他的身后顺着东关街慢慢地往前走。平时不逢集的时候,街上的人就比乡下多。今天恰好逢河水城集,又是年集,街上就更热闹了。真可谓摩肩接踵、水泄不通。
最热闹的要数烟花市场,烟花品种也不过是鞭炮、爆竹之类,但那些烟花小贩却不因物品的单一而放弃一年中展示自己的最佳时机,争相比试着各人物品的好坏,往往是你放一挂鞭炮,我就点两个爆竹,各种声响此起彼伏,汇总起来,让人听着“噼哩啪啦”、“乒乒乓乓”。
“来呀,湖埠西的鞭,又点上了,有一个哑巴不要钱。”湖埠西的鞭是远近闻名的,果然名不虚传,一阵脆响过后,地上只见爆开的炮纸,没有一个哑巴。人们轰地一下围了上去,卖鞭的人就应接不暇了。
“咱也买一盘吧?”王学奎问陈玉梅。
“买就是。”陈玉梅虽然对这些事从不过问,可现在自己过日子了,可就不是从前那种过清日子的时候了。
王学奎把车子放下,让陈玉梅坐在上面,他挤过去买了一盘。
别的摊位一看可急坏了,扯开嗓门高声地叫着:“您放俺也放,一霎不放躁得慌。来呀,小堂屋里的点上了。”
“噼哩啪啦”响了一阵,“吧嗒吧嗒”掉了几个,“噼哩啪啦”又响一阵。一串鞭分成几截响,没有招来买鞭的,却招来一阵笑声,点鞭的人垂头丧气地回去了。一边走一边嘟囔:“我操它爷爷,倒了血霉了,单放了这么一盘要命的鞭,今日这集算是白来赶了。”
最吸引陈玉梅的东西是服装,她最喜欢的是那种在领口、口袋边上加有花边的款式,花边虽只是一种杂色的布条儿,但却使整件衣服看起来洋气大方。不过,对于这漂亮衣服她只能在心里喜欢,却很难或根本就不可能拥有,因为她和王学奎两个人手里只有不到十元钱!要是买了衣服,那就什么也不用买了。但能饱饱眼福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至少回去以后过年和亲朋好友茶余饭后说说,在城里她见过这种从没见过的漂亮的衣裳。
逛书店作为王学奎和陈玉梅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尽管他们家里的书已经是橱满柜满,可仍不愿意放过这来之不易的好机会。他们看看这一本,很好。再看看那一本,也很好。但总不能看见好就要买吧?只能挑其中的一两本。王学奎选了一本《几组常用词的分别》,定价是0.14元。陈玉梅选了一本《容易读错的字》,定价是0.17元。他们共同选中了一幅“胖孩子”年画,定价是0.05元。他们逛书店的消费总共是0.36元。
逛完了书店就心满意足,什么也逛完了。今天早晨临走的时候,王学奎就着咸菜吃了两个煎饼。陈玉梅只喝了几口热水,应该说他们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乱叫了。
陈玉梅说:“你饿了吧?找个饭店吃点东西去。”于是,他们就开始找饭店。走到烧饼店前,王学奎说:“买个烧饼给你吃吧?”
“没拿麦子怎么买?”陈玉梅不屑地说。她只知道王学奎叠上了四个煎饼,割上了一块腌菜疙瘩咸菜。
“怎么没拿?在这里呢!”王学奎从车子的后脚篮里拿出那个带方格的小书包,书包里装着有二斤小麦。
陈玉梅顿时眉开眼笑,喜出望外地说:“去买个吃吃试试!”
王学奎提着书包走进了烧饼店,陈玉梅在门口里等着。不一会儿,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开烧饼,端着一茶缸子水。他把烧饼递给了陈玉梅,把水放在车楼子上。烧饼圆圆的,正面让炭火烤得白里透黄,上面密布着金色的芝麻,陈玉梅可劲地咬上一口,焦脆脆、香喷喷。她端起茶缸喝了一口水,又可劲地咬上一口……一个烧饼她几口就吃完了。
“还要吗?”王学奎又惊又喜。
“还要!”陈玉梅也很高兴。
结语:
告别照相馆,上街赶年集。
年集人很多,鞭炮湖埠西。
服装真好看,书店年画书。
巧遇烧饼店,烧饼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