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沟里好风光,
今非昔比喜洋洋。
吃水不忘开井人,
党的领导是太阳。
刘玉水家的旺有了陈仙姐、玉皇、华佗神庙,也就有了庙会。起初来的人都是牲口有病,因为是陈玉梅求玉皇派华佗给黄犍查的病,所以他们就先求陈仙姐再求玉皇华佗,然后到学校去找王学奎。
由于有求必应的灵验,前来赶会的就不仅仅是为牲口有病的事了。就连人有病久治不愈的;男孩儿年龄大了找不到媳妇的;女孩儿二十七八找不到婆家的;求子求女的、考高中考大学考研究生博士生的……也纷纷前来虔诚跪拜,焚香祈求。
别的庙逢会都是有个定期,这陈仙姐庙一年三百多天,来人天天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刘玉水家的旺,这个先前被世人遗忘的角落,现如今已经成了繁华的闹市。
头脑灵活的商人们来了;远远近近热衷宣传,搞文艺演出的来了;饭馆、酒馆、茶馆,各种各样的农家乐店铺就如那雨后春笋……于是,不仅仅是刘玉水家的旺,整个王家沟都热闹起来了。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王学奎和陈玉梅、李春桃、王军、王丽,以及他的全体学生站在学校的大门口,指指点点看这看那。他们看见远处也有人在朝他们指指点点,而且那也是一大群人。
这一大群人当中,有一个人是领导者,这人当然就是王秀臣,他在向大家诉说,王家沟关于王学奎的故事。
王学奎十五岁回家锄地,组织的三赛会别开生面。当了教师以后兢兢业业,努力研究复式教学。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六一演出的三个文艺节目,一个第一两个第二,师生共同获奖。他带领全体同学认真全面复习功课,期终考试取得了丰硕成果。
暑假期间,他回到生产队劳动,参与双五好评比,帮助生产队长扶正压邪。他和他的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改造教室,自制教具。他和支书王秀臣共同出谋划策,招聘陈玉梅当教师办教育。他的嫂子白佳叶虽然是个坏女人,但是为了家庭和谐,王学奎陈玉梅都迁就她。当白佳叶受到他们家的老仇人欺负时,王学奎义无反顾以牙还牙出手保护。他的文笔抨击邪恶,弘扬正气。是他与陈玉梅利用“打夜班”,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好人——王圣德捧得红光闪闪,灿烂辉煌。
王学奎响应党的号召,到教育部去研究复式教学,他的贤内助陈玉梅一个人顶起了学校的整个蓝天,最后终于体力不支累倒在讲台上。由于她珍惜教学时间延误了治疗时机,为教育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王学奎始料未及的。
王学奎曾经的学生李春桃为了实现夙愿,也是为了给王学奎以帮助,服从党的安排,在学校最困难,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接过了王学奎陈玉梅的千斤重担。她不失时机的给王学奎以无私的帮助,当王学奎提出给她买东西表示感谢时,她却大胆地向他索要爱情。李春桃冲破了层层阻拦,如愿以偿,王学奎也从中得以建立起新的家庭。他们的结合,不但解决了新的难题,还化解了旧的矛盾。
为了解决王家沟大队家畜家禽缺医少药的问题,有一点兽医基础的王学奎听从党支部的安排,利用暑假期间到县畜牧局去学习兽医。回来以后,马上给社员们带来了求医的方便,同时在经济上和生产上带来了好处。特别显著的是他让第四生产队免除了重大的损失,由穷变富。
陈玉梅虽然离王学奎而去,可王学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他的诚心感动了大年夜在外游玩的陈玉梅。此时,她并不是一个无家可归的野鬼,而是由于乐善好施,让上帝封的神仙。他们一道给四队的群猪打针;一起到学校写对联;贴对联;
一起去给父母拜年;一起去完成她生前的遗愿,带领小军小丽看戏。
当王学奎给四队的耕牛——黄犍治病遇到困难时,她及时出手相助,查出了黄犍的疑难病症,让其得到了康复。勤劳勇敢的四队社员知恩图报,白手起家建神庙;塑神像;召开感恩会。
这样,王家沟里才有了这声势浩大的庙会,才有了这大好的风光。这局面源于改革开放,源于党的领导。
结语:
可赞人生美,可恨意不齐。
酸甜苦辣咸,不知在何时。
长短都接受,是非总坚持。
阴雨待晴明,王家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