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里日子久了,王诗韵也知道钱明月这皇后当得有多难:“民女去前面看看。”咚咚跑远了。
钱明月望着她的背影,这小姑娘对她是真心好,可也有些失去了分寸,或许是因为离权力中心太近了,干政几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她倒是不防着王诗韵,国家又不是她的。她就怕引起圣人和群臣的反对,到时候自己也护不住她。
王诗韵绕过假山,走到峰华亭,柳美人和宫人正在里面歇脚。
柳美人见到王诗韵,忙起身相迎:“王姑娘来啦,一起来说说话吧。”
王诗韵冷脸,谁要跟你说话:“皇后娘娘要来歇脚,你们赶紧离开。”
柳美人犹豫:“嫔妾按礼该给皇后娘娘见礼才是。”
“皇后娘娘稀罕你的礼?快走,娘娘不想看到你。”
柳美人吓得福了一礼,带着宫人匆匆离开。
王诗韵拿帕子将她们坐过的地方擦了一遍,才满意地回去。这些妾室,存在就是膈应人的,哼!
皇后自持一国之母的大度与威仪,可她只是一个小女子,蛮横赶人也没什么。
钱明月绕过假山,差点儿跟咚咚跑来的王诗韵撞个满怀:“哎,小心。”
“哎呦,娘娘,您已经走到这边了,好快啊。”
“还是你跑得快,跑这么快做什么?”
王诗韵笑着胡扯:“眼看春天就要来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阳气充足,民女体内也有一股阳气,不动弹难受。”
钱明月笑:“那就让人给你做个风筝,改日你就带着风筝尽情地跑。”
“娘娘要陪着才好。”
“好,陪你。”
钱明月才在亭里坐下,小皇帝的第一封信就到了。
李兰英带着信找过来:“娘娘,圣人的信。”
钱明月顿时喜上眉梢:“快拿来。”
打开信纸,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像初冬微薄的日光,暖不化三九寒冰。
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呵!她所做的一切,竟然就得到了这八个字!
钱明月只觉得一股疲惫袭来,像堰塞湖突然决堤,喷涌而下的倦怠感将她淹没。
王诗韵担心地叫:“娘娘?”
钱明月摇摇头:“没事,你去玩吧,姐姐累了,要睡一会儿。”无力地趴在桌子上,脑子已经不能思考任何事情。
王诗韵便是不看信,也知道皇帝的信肯定没写好话。
太过分了,他个无能的家伙,如果不是皇后娘娘帮忙,他连徐家都弄不倒,江山可能都易主了。他倒好,不知感恩,还对着姐姐耀武扬威。
王诗韵努力想该怎么报复皇帝,可是连他人都够不着,也无计可施,气得头脑发懵。
人间疾苦与喜乐,与日月都无关,不管人们喜怒哀乐,太阳该怎样还是怎样。暖暖的阳光照在钱明月身上,她很快放松下来,竟然真的睡着了。
王诗韵吩咐宫人拿了薄被,给钱明月盖上,坐在她身边静静地发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日头渐渐攀高,小皇帝的第二封信也被信差不要命地送到京城,经过层层转手,交到李兰英手里。信件跟画卷放在一起,装在长长的雕漆匣子里。
李兰英捧着匣子想近前叫醒钱明月,被王诗韵拦住:“娘娘太累了,让她歇会儿吧。”
李兰英拒绝:“王姑娘,这是圣人的给娘娘的礼物。”
王诗韵坚持:“李公公,急这一会儿吗?看到第一封信,娘娘有多难过您没看到吗?万一这里面的东西让娘娘更难过呢?”
李兰英推测,这是圣人认错的信和礼物,但无凭无据他不能说,而且他也不满这小丫头管太多:“王姑娘,你逾矩了。”
“哪怕伺候在娘娘身边,李公公也是更在意圣人啊。”
王诗韵这话就太诛心了,李兰英冷笑:“王姑娘,你知道什么叫疏不间亲吗?”
王诗韵梗着脖子:“不知道,我不识字。”
“圣人与皇后恩爱夫妻,关你外人什么事!”
李兰英没有刻意压低声音,钱明月被吵醒了,惺忪地睁开眼,抬起头,脸上被压的红印子很明显,胳膊也麻木了:“哎呦,好难受,嘶。”
王诗韵忙跑过去,帮她揉胳膊:“都是诗韵的不是,看着您困得厉害,就想让您多歇会儿,没曾想把胳膊压麻了。”
钱明月笑:“这都不是事儿,我以前上学的时候,经常趴在课桌上午睡,胳膊天天都被压得齁麻。”
“上学?是去学堂吗?”
钱明月恍然,想起那时前世的事情了,今世,她是在府中读的书:“在府里,不耐烦换衣服梳头,就趴桌子上睡。”
李兰英阴沉地看了王诗韵一眼,捧着匣子过去:“奴婢见过娘娘。”
“免了,哎,你拿的什么?”
“回娘娘,这是圣人命人给娘娘送来的礼物,刚刚收到,就送过来给娘娘过目。”
钱明月好奇:“不是刚刚才送过一封信吗?怎么又送?打开看看。”
“京郊一别,算来已隔数十秋,音容只得梦中见,奈何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望眼欲穿,只盼信使来,锦书至,却无一字言情。皇后待朕,未免薄幸。朕悲伤愤懑,言不由衷,恶语伤人,稽首请罪,愿皇后宽容则个。若罪不容恕,待朕回宫,静候戒尺。”
钱明月莞尔,这个熊孩子。
两封离得这么近的信,只能说明他的追悔莫及。还能怎样啊,当然是原谅他。
钱明月满面春风地翻看小皇帝送来的画册:“淮安人杰地灵,真是个好地方。”
就这样就原谅了?皇后怎么跟母亲一样没有一点儿骨气,被男人三两句甜言蜜语就瞒哄过去了。王诗韵心里憋着一口气,不过她什么都没做。
这一天天画画,林长年实在是撑不下去,让别人来画吧,认识皇后的不会画画,会画画的又没见过皇后。
最终,章御医想出了办法:“如果圣人注意力不在吃上,或许就能下意识地吃下东西,不如请圣人看戏吧。”
小皇帝很乐意:“本朝的戏曲,就相当于诗经的‘风’、汉代的乐府,最能展现民间风貌,朕也算亲自采风了。”
皇帝要“采风”,辛致知揣摩圣意,特意找来城里最好的徽戏班子,选了最通俗的戏目。
行宫搭起了戏台子,厨子则做了美味的食物,等大戏开场就给小皇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