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赵喆的话以后,武明心说:这波稳了,系统八成是进化成功了,只是我不明白。
他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难道是我们以前在一起合作一直比较愉快的原因。真是头疼。
我突然就成了系统的义父,哈哈,不知道这个系统是怎么想的,竟然愿意吃这样的亏。
先不管了,系统的事情也不着急,反正他还要过段时间才能降生,我还是先解决掉缺人的事情再说吧。
想完以后的武明直接给赵喆提出来了自己的要求,因为事关重大,武明早早的就开启了视频通话功能。
他要看到自己提出开科举以后,赵喆的反应。毕竟朝廷开科举可是一件关系到全天下的大事情。
就是赵喆贵为皇帝,他也不能轻易的想开科举就开科举的。当赵喆听到了武明提出要开科举的事情以后。
赵喆也感觉到有点头疼,他问武明道:“国师,我知道现在是百废待兴,但是这科举开的是不是有点早了。
这开科举还没有到时候呢,如果咱们提前开科举,会不会对天下士子们造成一定的影响?
还有国师你有什么打算,这次打算录取多少人?”
听了赵喆的问题以后,武明很是坦白的告诉赵喆:“陛下,我的意思是这样的。
咱们这次开科举和平时的开科举不一样,这次我决定开文武双科举,也给咱们大宋朝境内的武人一个机会。
至于文科举吗,我觉得这次应该以治理地方为主要考题,那些无用的八股文就不要再出了。
因为这次我是打算给地方上多找些有才能的治理官员的,录取人数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我认为,只要是懂得治理地方的,就不要在乎他的出身门第,直接就破格录用。
至于武科举则是以武力值见高低,只要武力值能够达到三流武将的水准,就直接让他们走马上任。
虽然这些人的武力值低了一点,但是只是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又不是让他们攻城拔寨。
以三流武将的水准是绰绰有余了。我现在主要就是缺人。你也知道,咱们现在大宋朝的地盘有多大。
现在咱们已经处于一个瓶颈时期了,咱们现在的困境就是地广人稀,但是这个着急也没有办法。
没有两代以上的繁衍是不可能解决掉这个问题的,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所以这第一批的官员。
素质差点也没有办法了,先将就着用吧,等到咱们第二批的官员培养起来以后。
这个问题就会慢慢的解决了。”
听了武明的话以后,宋徽宗赵喆直接大手一挥,说道:“我批了,你先拟个奏章。
给我送过来,我再让大学士他们润色润色就公告天下,今年开科举提前进行,主考科目为地方治理。
同时增加开设武科举,各地勇武之人皆可报名参加。”
得到了赵喆肯定的答复以后,武明直接让人叫来了智多星吴用,他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吴用。
让吴用先拟个奏章出来,毕竟吴用是正儿八经的秀才,而自己却对宋朝科举之事一窍不通。
要是自己不懂装懂的瞎写一番的话,等这个奏章送到了大学士那里,肯定会惹出来不少的笑话。
到了那个时候就丢人丢大发了,武明深知,这些大学士们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家长里短。
议论各种是非,如果自己CAO拟的奏章漏洞太多的话,到时候绝对会传的全天下皆知了。
谁让自己是名人呢,名人效应可不是一般的恐怖,所以当名人有当名人的好处自然也就会有相对的坏处。
而让吴用来拟这个开科举奏章就不一样了,毕竟吴用可是曾经去考取过功名的。
他不但去考取了功名,而且还高中前三,只是吴用在年轻的时候过于耿直了,不知道变通。
得罪了当时权势滔天的蔡京,被蔡京使坏,给断了吴用的功名。当时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吴用的父亲是当时郓城县有名的才子,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四书五经尽皆知晓。
大比之年,他命吴用前往京师赶考,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欲点吴用状元。此时,蔡京却另有想法:
吴用的文章没说的,可他眼里并没有自己,一不来蔡府参拜,更无厚礼奉上,如果成了状元,怎好驾御?
于是,在定状元的早朝上蔡京奏道:“吴用文章虽好,但名字不吉利。如真点他“无用“为状元,岂不有损大宋形象?
“宋徽宗赵喆认为“言之有理“,金口敲定:吴用永不录用!吴用的父亲对上述情况并不知道。
吴用也不敢让自己的老父亲知道,他害怕老父亲知道了以后,会被活活气死,毕竟年纪大了,受不得气。
又到科考之年,命吴用再次应考。吴用行至曹州(今山东菏泽)附近,遇一个老汉正在路北场内晒小麦。
此时虽烈日当空,吴用算到午后有大雨,便告诉老汉赶快把小麦收起,以免遭受损失。
谁知老汉闻之一笑:“不必。大雨虽有但下不到我场里,刮阵风正好吹吹小麦中的土气。“
果然,不一会,东南风骤起,乌云突至,一声炸雷,大雨倾盆。奇怪的是路南水流成河,路北滴雨未落。
只过了一阵风而已。吴用顿然省悟:自己遇到了高人!自此,吴用绝了考取功名的念头。
跟“老汉“学习周易和兵法。三年学成回家,却不被父亲理解,被父亲斥为“逆子“而逐出家门。
无奈之下,吴用投奔到晁盖庄上教书,取“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与晁盖认识并逐渐成为莫逆之交。
在东溪村,吴用每每为百姓“解难“,遂得“智多星“绰号。有这样一个人物在自己的手下。
给朝廷上CAO拟一个开科举的章程,那还不是三个指头捏田螺——稳拿的事情。
果不其然,武明用人一向是物尽其用的,在收到自己的命令以后,吴用没有用多大功夫就写出来了一篇开科举的奏章。
洋洋洒洒的上万字,其中详细的罗列了这次提前开科举的好处,以及不得不开科举的原因。
文章写得是花团锦簇,就是武明这个文化水平一般的人看了以后,也不得不称赞一声:
“好文章,到底是差点中状元的人,这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chaptererr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