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盘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将血 > 第二百四十三章国议(一)

第二百四十三章国议(一)(1 / 1)

第二百四十三章国议(一)

皇帝驾崩,举国皆哀,京师长安自三月十三起便是全城缟素,正德皇帝在位三十年,修建沟渠,平整道路,减免税赋,与民休息,不论国库之丰盈,还是人口之数量都乃历朝之冠,如此德政,早已深入人心,在这样一个时代,能遇到一个有为却又宽仁的皇帝很是不易,百姓心也没那么多的指望,只要家境日渐一日的好转,有吃的,有喝的,还能为儿孙说上一门不错的亲事,一辈就算没有白活,而正德皇帝在位的三十年间,外事渐休,内政清廉,税赋据说比之有天府之国的蜀还要低上一些,大秦百姓自然是感恩戴德。

闻听老皇帝驾崩的消息,长安城早有百姓设好香案,临街号哭者不绝于途,衬着满街的白帆,还有焚烧纸钱之后的缕缕青烟,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一种悲恸凄凉的氛围之。

但对于大秦朝臣来说,则是忙乱成了一团,皇帝突然驾崩,谣言自是难免,虽说之后有参知政事大学士李圃取出遗诏宣读,据说同门下平章事枢相杨感以及大将军折木清在皇帝临去之前都陪侍在侧,但太一朝被废,人心不定之下,这私底下的谣言便是甚嚣尘上。

但天驾崩,再加上太谋逆事败,其还有羽林卫内乱,伤亡甚众,羽林右卫指挥使宋胜以及副都指挥使郑世武更是身首异处,国朝政局好像从没有今日般来的震撼和混乱。

遗诏宣读之后,朝臣们也不觉有什么意外,景王即位其实已是再明显不过之事,只是太被废的太过突然。难免使人有仓促之感罢了。

景王李玄谨并没有立即接诏登基,而是在正德皇帝陵前守孝三日,这才在杨感为首的朝臣再三敦请之下接诏。

接诏之初,便传谕大秦天下,视各州府情形而减免税赋一年,且这一年之,大秦境内禁绝各式宴会歌舞,国朝上下。戴孝十日,接着便是令礼部为正德皇帝追取谥号,这些早已是准备好了的,最后定为仁宗大定皇帝,不过这都是题应有之义,这里就不一一叙之了。

十日之后,丧事未歇,新皇便已下旨。改元景兴,大赦天下,不过新皇登基下的第二道正旨便是贬废太李玄持为平王,发往西山行宫看管拘束,不过半月。又贬其为晦侯,再过半月,这位新登基的景帝又下旨申斥,言这位废太口出不逊。多有怨望,贬为永陵庶人,直接发到西山陵寝去了,本来以为太还算活着,预示着这位新皇并不算如何冷酷地朝臣,这下总算见识了其刻薄性情。

接着便是立景王妃为皇后,尊淑妃和原来的皇后陈氏为皇太后,皇李全寿年幼。暂不立为太,在这个上面杨感是不同意的,毕竟现在人心还不安稳,早立太,不但可安抚朝局,还能绝了一些人的心思。

但李玄谨却是不以为然,其实却是觉得废太李玄持便是岁即位,和朝臣接触的太多。势力便盘根错节。虽是多有助力,但也多掣肘。做事便畏首畏尾,虽有宽和之名,但多数却是被这些干系名声所累。

李全寿今年才刚十岁,是非不分之下,难免遭人利用,摆布,他自己今年才三十岁,正当壮年,身壮健,却不须在嗣上顾忌什么的。

“陛下,五王那边……”

此时三七刚过,老皇帝遗蜕已经送往陵寝,所有丧葬之事到了此时便也算差不多完了的,乾元殿除了那位被下旨申斥,诏其在家闭门思过的参知政事于大人外,其他几位宰辅都在其,李玄谨还穿着一身素服,腰间系着一条麻带,别无饰物,顾盼之间,一双眸灼灼有神,看上去精神极是健旺地。

听李圃说出这个事情,李玄谨眼睛在在座之人脸上扫过,几个宰辅都是形容疲惫,眼睛带着些血丝,这里杨感年龄算是最大的,这个时候更是好像连腰都直不起来了,到是折木清依然如故,腰杆挺的笔直,看上去极是威风的。

意态闲的微微一笑,“五哥镇守潼关,父皇驾崩,朕没有瞒他,不叫他回来也不是忌讳什么,只是金人哨骑已现于潼关附近,大战就在眼前,这个杨卿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临阵换帅,军心必散,所以便以夺情处置了,便是如此,朕也怕逢我国丧,潼关戍军人心不稳呢,所以这个重任还得五哥担着。

你们先议议,看是不是从西军再抽调些兵马往潼关援应,兵部户部那里你们也得盯紧了,粮草军需都不能有半点短缺,金人辱我太甚,长安喋血,视我大秦如无物,遭逢父皇身不适,这事便放了下来,如今竟然又起兵犯边,这一仗不但要打,还要打的金人再不敢正视我大秦为止,你们以为呢?”

众人听了他这一番话,都是面面相觑,听这话里的意思,这位新皇一旦登基就要擅起兵戈?大秦立国百余年,虽是屡争西夏,但东进之心还没有哪个皇帝起过地,相对于西边的西夏,大金实乃庞然大物,疆域宽广,又兼兵戈犀利,这要是打的不可收拾,可怎生得了?还要增援潼关?之后五王那里可怎么个处置法儿?陛下心里打的到底是个什么主意?

参知政事阁殿大学士郑佢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陛下,金人势大,我大秦居雄关以自守已然是勉强为之,若战事连绵,值此国丧之际,一旦失利,恐怕……”

“哀兵必胜……”李玄谨也不等他说完,直接一句堵了回去,“再有父皇在时一直盛赞五哥有将帅之才,父皇如今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五哥的才能朕还是要倚重地,有他统帅大军,朕是放心的,此事就这么决定了。”

众人脸色一僵,这在正德皇帝在的时候可没见过的,一言而诀国事,如此独断实同儿戏,莫不是……这位陛下想趁机处置了五王?不过拿军国重事来倾轧异己,这未免有些让人太过心寒了吧?

杨感斜歪在椅上,身已经疲乏到了极点,一阵阵地困意袭了上来,但还是强打着精神仔细听着,这时却是暗自叹息,朝臣暮气深重,而眼前这位陛下锐意进取之心又是太盛,棋局虽已布置妥当,但前途实在难测的很啊……微微坐直身道:“陛下英明,五王治兵严谨,精于战阵,实堪重任的,只要麾下兵卒足够,金人实不足惧。

不过陛下一直属理兵部,兵部尚书之职一直缺着,值此之时,应尽快补之,还有三司使一职自曾度失踪也无人任之,司务混乱,与国事无益,不如也一并而决。

尤其……尤其是户部,账目混淆,人员庞杂,如今又是群龙无首,臣谏陛下诏专人察查,此当务之急,不可不慎,不然外事堪忧啊。”

“此诚老成谋国之见……”旁边几个人都是颔首称是,心暗自钦佩,这杨相说的真个是点滴不漏,不过听这话里的意思,怎么也是顺着陛下的想头儿来的,五王专兵在外,至今也没有一封祝贺新皇登基的折递上来,这样地做派还要加其军权,真真是让人担忧之极。

李玄谨指节敲打着桌案,眼光闪动,他一腔的雄心壮志,局面又已经布置了一年有余,事事顺遂之下,做事便有些过于急切了些,这个时候看这几位宰辅都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心别提有多腻歪了。

但静下心来一想,杨感所说又有道理,攘外必先安内,此时内务还有许多需要措手的事情,兵事上看来真要等上一等了。

“好,就按杨卿所说,你们下去先议议有什么合适人选,事情该如何处置,想好了递上个折来给朕看看。”

说到这里微微一顿,接着笑着道:“你们都是父皇用惯了的老臣了,朕是再信任不过的,但朕毕竟不是父皇……”

到了这里便停住了话头儿,这个不需细说,几人都是玲珑剔透之人,一想便也明白的,于是接着道:“好了,还有个事情,你们都也知道,羽林左卫副都指挥使赵石有救驾大功,国丧期间办事又极是勤谨,据说现在也没回家看上一眼的,这样地忠臣按理说怎么赏他也是不为过地,但他毕竟年纪还轻,现在已经是从五品的官职,身上又有封爵,赏赐太重恐怕有些不合适,太轻了又不能酬其功劳,你们看朕应该如何?”I640

最新小说: 流放宁古塔后,我靠科举改换门庭 我在大唐有块田 断袖相公,乖乖...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综英美]小丑竟是我自己 柯南之我懂兽语 漫天风飘絮 特种兵:军区建基狂魔! 大明:史上最强皇帝 极品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