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的微博上面有两千三百多万粉丝,只不过最近活跃的用户越来越少,但现在却不一样了。
伴随着他重新开始在微博连载图书,这些许久没登陆的账号们又会再一次复苏,估计使用找回密码功能的人很多,更可能出现连用户名都忘记的存在。
《明朝那些事儿》才发布了不到一个小时,这篇长微博的阅读数量就超过了1200万人次,其中很多用户都转发到了自己的账户里面,像蜘蛛网一般蔓延出去!
周康跟其余粉丝一样,同样也没有能提前看到故事的内容,现在才有机会看完,感觉这洪武大帝的档案跟简易评价后,恨不得看看后面会怎么写。
7万转发、9万评论以及15万人点赞,直接空降在热门微博榜的第一位,终于打破了娱乐明星们对这个排行榜的垄断统治!
“哈哈哈,朱元璋的经历太传奇了”
“乱世出英豪,很正常!”
“这文笔怎么有点骚?肯定是张楚太飘了,不过我喜欢!”
“朱重八的童年真可怜,太悲哀”
“有了这本书,我以后是不是不用上历史课了?”
“蛮有意思的,想看看后面怎么写”
“留个爪”
“挺好看的,顶一下”
“一章太少了吧,再更新点看看。”
如果是老一辈的人可能无法接受用这种轻松调侃的语调来写历史。
但这里可是微博,绝大部分用户都是年轻人!
因此他们的接受速度非常快,根本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使劲儿地在下面催更。
这才是可咸可甜的作家啊!
没有端着架子写出一些高深莫测的文字。
很多作家在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也都能平易近人,但随着吹捧的人变多之后,自己也膨胀起来,想要创作出所谓的高雅文学艺术,结果让自己脱离人民群众,距离越来越远。
在微博上面有一种粉丝行为叫做控评,在一些提及明星新闻的微博下面,这些粉丝会迅速通过点赞评论将好的、有利的评论顶上热门评论区,那些不好的评论要么不搭理要么干脆举报。
所以经常一个上万条评论的新闻下面全是一模一样的彩虹屁,根本看不到网友们最真实的反馈。
在张楚发布《明朝那些事儿》的长微博下,几乎就没有人控评,这些大老爷们能注册一个微博账号过来关注、点赞就不错了,指望老哥们控评太难!
好的评论、不好的评论都有,最多是有所争执,倒没有出现太会抬杠的人。
周康算是放心了许多,只需要让一两个员工留意一下这边的评论就行,也不需要一直查看。
“叶总,你觉得我们需要公关一下吗?让更多人看到老板的这个微博。”
微博的排行榜已经是娱乐明星们的天下,任何强社会性的事件都很难在表面数据上面赢过一筹,这就是它的重要收入来源。
叶淑梅点头说道:“可以联系一下新浪微博官方,联络他们做一波推广,毕竟老板在这上面连载小说的话,会带动关注度。”
翰林文化传媒并没有打算去刷各种数据或者制造假象,那完全就是画蛇添足!
现在张楚的人气并不需要那些虚假的东西,除了败坏好感之外,没有实际用处。
热搜、热门话题、热门微博,哪一个不是张楚的囊中之物?
当初张楚在连载《悟空传》的时候,可是号称给微博带来了超过100万新增用户以及成百上千万活跃用户。
《明朝那些事儿》只出了第一章,再加上题材限制,无法跟《悟空传》来一个直观的比较。
如果能让官方帮忙推广一下,双赢并不算难。
“我等下来给他们运营官打电话吧,之前参加活动的时候好像交换了一下名片,我得找找才行。”
叶淑梅现在可不是无名小辈,执掌翰林文化传媒已经让她在业内小有名气。
……
朱文耀是一名网络小说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基本上都是穿越类型的历史作品,主角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那种。
历代皇帝之中只有明代皇帝跟他一个姓,甚至老家还有族谱说是祖上追溯过去是某个王爷,因此他的第一本小说就是回到明朝去当皇帝,拯救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
可就算再喜欢明朝,也不能一直写,于是这些年朱文耀陆续写了清朝、唐朝、南宋跟北宋,甚至还写了个架空的朝代。
刚好老书在10月初完本了,这些天来一直都在琢磨新书的事情,这次他想要写一个明代早期的普通人,重新回到明这个最熟悉的年代。
可好巧不巧,刚刚想到这个点子,朱文耀打开微博就看到了自己一个好基友转发的微博,原来不消停的张楚竟然又在发新书!
明明《鬼吹灯》最后一卷还在每天连载,明明《沉默的羔羊》才上市不到半个月,可这货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非得敲键盘不可。
“完了完了,这下撞车了!”
朱文耀的眼前一黑,第一反应就是要更换新书的背景,决不能跟张楚撞上!
这货只是在微博连载,暂时没有出现在小说网站上,但如果同一时间跟他写明朝历史小说的话,百分百会被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哪怕朱文耀自己也算是资深历史作者,可绝不敢说在写历史上面会比张楚更加专业,那家伙曾经的一本历史类的作品《万历十五年》可是引发过历史学家们的集体讨论。
能被那么多专家盯着还找不出大错误跟大纰漏,必然是心中有货的。
“幸亏还没有发,如果修改的话完全来得及。”
朱文耀还是忍不住点击进去查看一番,他并没有指望能发现错误,只是想看看这本书的写法上面会有什么不同。
结果《明朝那些事儿》开篇就与众不同,给朱文耀的老祖宗做了个档案。
还别说,这档案像模像样的!
尽管对明实录、明通鉴这些史料翻来覆去看过几遍,可朱文耀愣是发现张楚轻松幽默笔调下面写作的东西几乎都能找到出处。
这可就厉害了!
史料那么多,要一一进行甄别是格外麻烦的事情。
哪些可以拿来为自己所用,可以成为作品的素材,这肯定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亲自甄别的话,肯定能理清自己的文学创作思路。
这一刻,朱文耀并没有再把它看做是竞争对手,而是打算学习学习!
二更求票~~~
月票跟推荐票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