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李海及邓炽要考秀才,本来考秀才这样的大事会成为一个家,甚至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
但由于李海及邓炽年纪小,除了李诸对俩人有把握外,其余的人压根就没有交这当回事。而李诸,因着一来是有把握的事,二来他之前考秀才也没有当回事,当年他考的时候,也没有多重视,故李海及邓炽俩人考秀才的事,大家都只是口头说说,有种精神嘉奖的意思,大家都觉得,敢去考,这就已经是件了得的事了,但实际行动,什么都没有,日子还是这样的过。
滨滨在学艺之余,认真研读当国的律法,她想研究一下,当了秀才有什么好处捞,正所谓不捞白不捞。怎么说,家里即将有三位秀才了。
农家没有闲时,不知不觉忙活到年节前。
战后国家免征半年的税,今年地里的收成,各归各人,众人都得以过个好年。今年过年,众人手里略有宽裕,都忙着备年货。
李渔卖了猪、地里的部分收成,留足几个半大孩子的束修,又买了猪,加上往日李氏打红结的钱,稻田养鱼卖的钱,有上百两银子。李渔家的,都打算买头牛及买辆板车,喜滋滋的想着过个肥年。
张然虽原是大少爷,但他对地里的东西还是了解的,想来以前跟着家里的长工学过,之前的话也不是吹嘘。他将两块地整得像模像样。收成收上来,每亩比普通的地产得好些,因着地不多,李翠花则将粮留了自家用,将之前备战乱时留下的多余的老粮都卖了。
张老夫人看着大儿子家因着卖粮,有笔不小的进帐,就提出要分一亩地的收成给张达,说打断骨头连着筋,都是同父同母的兄弟。
张然原不同意,但说不过张老夫人,且心里也存了帮弟弟的心思,与李翠花知一声。李翠花听后,气急攻心,晕了过去。
家里人都吓坏了,忙张罗请大夫。李渔了解了李翠花晕倒的事情后,无声的叹了口气。
张大夫过来看了会儿,向张老夫人及张然恭喜道:“恭喜,翠花这是喜脉,大过年的,切忌操劳。”
张老夫人及张然听后,心里格外高兴,想着李翠花正是最应补补的时候,送粮的事就此作罢。
李翠巧、李渔及李诸知道了李翠花的事后,心里都是为其高兴的。李翠巧不住地赞这个是守财的金簸箩,一来就守着家里的粮。众人听后都直笑。
李翠巧第一次自己备年货,什么也不会,好在打红结赚了些银子,又有田租子,她学李渔的样子,留开吴深的束修及抱了两头小猪。她是惯会使唤人的,她另留下十两的应急银子后,就将银子都交给李老爷子帮着打理。
李老爷子拿着银子,笑也不是,烦也不是,想着自家闺女连个菜也做不成,自己帮其打算肯定是最好的,摇了摇头提议与李渔、李翠花一起合伙过年,毕竟李翠花现在身子重,不能干重活,三家合为一,过得热闹也过得舒心些。
大家听后都同意了。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不用去学堂,今年众人都过肥年,吃食上大家都是舍得的,李家院子里天天都传出欢声笑语。
村里的学堂停学了,但是李诸家的学习是不会停的,李海哥仨、邓炽及滨滨,万年如一日的学习。
邓炽想着自己与李海相比,差了不止一截,想着过开年,就要考秀才了,邓炽为了不错过白天的学习,天刚刚蒙亮,他就自己起床背书了。
李诸家除了牲畜、地里的粮、鱼外,还有镇上的铺子,年底要进行一次结算及入年货。过年铺子里的人多了起来,让翡青也到铺子里帮忙。
幸好家里人都学了新的算术法,不一会儿就将钱结算好了。李权铺子入货时,顺便帮李诸的铺子入了新的年货,滨滨去看过,对自家权伯的眼光还是比较赞同的,都是日用的、一般人家因着过年要换的东西,如碗、筷、年画等。李权还细心地帮着入了鱼线,李诸的铺子近渔家人,过年肯定要修补鱼网的,不一会儿就成了热销的货。滨滨对自家权伯的商业眼光又再次肯定了一下。
李诸家在一阵忙活中准备年货,还要送礼,俩人忙得沾枕即睡。
梅堇及秦俏俏过年需要准备的东西,李诸家都帮着备了份,俩人的生活都没有被打搅,与往常一样。
令人高兴地是,梅花开了,迈入李诸家的院子,即见在凛凛寒风中一大片梅花傲然怒放。枝头上,那红梅斗寒争艳,增添了几分生机。梅花枝条细长,形态不一,婀娜多姿。金钟似的小花在花枝间点缀着光彩,不时吸引着村里人的目光,引来阵阵的赞叹。
这时,滨滨又多一项事了,就是天天拾缀梅花。对于梅花,滨滨想到的不是其美丽,只想到,可吃,可美容。(滨滨对于物,都只看到其钱的价值。)
张达之前在张老夫人的命令下,买了两块地,收了租子,都给家里妾氏买了首饰。孔氏掌家,吃得一向少油水,手里还有两百多两的结余,这也是张达下令留下的,这些都是要给他以后做生意用的。
张达同住在一个村,不一会儿就被通知大嫂子李翠花有了。他看着自家的美妾毫无动静的肚子,及家里的俩闺女,想着百年后一坯土,无子烧香,心里一阵烦燥。又想到俩美妾除了吃、用,平时在家里也帮不上什么忙,还要闹首饰之类的东西,只知道花钱,一怒之下将家里的两个妾氏都卖了。
孔氏对此是极为赞成的,她趁着张达只顾着数卖妾的钱,将俩人的首饰及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当得两百三十两,孔氏将这些意外之财买了十亩良田,等着来年租出去赚租子,这些她都没有告诉张达,只与两个女儿说了,说这是俩人的嫁妆。其余的多的十多两,则添置了年货,也算是过个肥年。
张纪的妻梅氏是个有手段的,将周老夫人的二女儿张叶,即张纪的妹妹,她的小姑嫁与邻镇的地主为妾,得了份不菲的嫁妆。
她又撺掇张纪买了块沙地,盖了间三进的屋子,将手里的银钱及盖房子的余钱都拿来买了十五亩的良田及在镇上买了间杂货铺,铺子小小,也了胜于无。
周老夫人对梅氏是极为疼爱的,觉得自家媳妇就是会过日子的。张纪吃用都靠梅氏给,对其是极为尊重的。徐氏一心为自己的孩子打算,想着梅氏厉害,希望其能另家里都过上好日子,也是一心向梅氏的。
梅氏得了肯定,更是放开手脚,将家里的人都使唤上了,又种菜又养鸡的,日子过得还算红火。
百样心思过百种年,众人热热闹闹的难得过个富足年,手里松泛了,腰包鼓了,人们对钱的看中,就轻了些。
滨滨跟着自家爹爹,在村子里转了圈,回到家后,对李诸道:“爹,咱们地里的粮收了,牲畜也卖了,家里的人都空闲下来了,不如咱们都到铺子里帮忙吧。可以玩玩,看看镇上的热闹,也可以帮忙。”
李诸想了想,笑着应下,道:“你这小皮猴天天学东西学累了吧?想玩会儿?行,咱们与梅先生说一下,幸好镇上的铺子后院即可以住人,咱们就都去玩玩。一来给你们解解乏,二来凑个热闹。”
滨滨听后直拍手笑。李波听后嘟了一下午的嘴,自己提议上镇上,被自家爹爹说不好学,自家妹子说上镇上,说是解乏,这放谁心里都不太好受。
滨滨几乎可以说是李海带大的,眼珠子转动,想的什么鬼主意,李海看一眼都能猜个八九。李海看了眼李波,不屑地道:“你上镇是玩,滨滨这会儿上镇上,保不准可以为咱们家赚钱的。没有可比性。”
李波不服气地嚷道:“滨滨就三岁不到,比我还小,她上镇上怎么就是赚钱了?”
李涛哼了哼,一脸丢人地道:“因为你笨呗。滨滨将家里的书都背会了,咱们现在才开始背。”
李波被噎得无话可说。
李诸与梅堇、秦俏俏说了上镇上的事,梅堇笑着道:“孩子们上镇上玩会儿也是好的,镇上的东西,对于我们俩夫妇没有什么吸引的。我不喜欢挤人,还不如在这里赏梅,我们俩就不上去了。你们玩开心,不需要记挂咱们,咱们俩随便吃些东西就行了,反正现成的东西挺多的。”
李诸想了想,想着俩人帮着看家,忙又是一通感谢。
邓氏高兴地将厨房里的东西详细与秦俏俏交待了一遍,才离开。
村上已人来人往,油香扑鼻。镇上更是热闹极了。铺子里人来人往,连街上都站满了人,孩子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境况,一直在东张西望。
滨滨一边看,一边留意四处的情况,越看越失望。她还以为自己随便整个火锅,或做个烧烤就为家里大赚一笔。不上镇上不知道,一看,原来什么烧烤,什么火锅,随处可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