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盘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朝当官那些年 > 第二十九章 澄心

第二十九章 澄心(1 / 1)

“梦龙,你说的引外地商人进入苏州粮油市场的想法,”王廷道:“为什么不能真正施行?”

“因为外地客商要操纵市场,本地商人必然拼死反抗,这对苏州的经济是绝没有好处的。只能以此为要挟,震慑本地商人。向来没有官府扶持外地而打压本地商帮的例子,毕竟本地商人有维持本地经济稳定的作用,这个还是要慎重。”陈惇道:“而且晋党……我是说山西那帮人,无缝不钻,一旦给他们趁虚而入的机会,苏州就会被他们包围,这可不是朝中一些人愿意看到的。”

王廷就道:“那这种威胁管用吗?”

“那陆执章不是吃下了吗?”陈惇道:“六十万石军粮,还有疏浚河道的钱款,来换一个教训,也换一个恢复元气的时间。”

“这样看来,还真是值了,”王廷摇摇头:“要我说其实这些大户也不都是有罪之人,像延陵吴氏的吴翁,看得清楚,这一次不仅没有囤积居奇,还一文都没有要,给我们白送了十几万斤的粮食,若苏州都是他这样的巨擘,我还发愁什么呢?”

陈惇心中一顿,久久没有说话。

“哦对了,”王廷道:“胡宗宪你认识吗?他问我讨要你呢,以为你是我下属的典吏。”

“这是个误会,”陈惇摸了摸鼻子:“不过他这个人啊,喜欢延揽宾客,是个礼贤下士之人。”

王廷只说了一声是吗,并不以为意。陈惇想起历史上的胡宗宪麾下人才济济,东南有识之士尽为之所用,又不知怎么,想起鲁王玩笑的一句话,冯谖孟尝今何在,不由得神思一荡。

“小子,”直到肩上被重重一摁:“想什么呢?”

陈惇定睛一看,惊喜莫名:“荆川先生?”

来人正是风尘仆仆的唐顺之,这位文武全才的传奇宗师笑眯眯地打量着他,又上来轻轻搡了搡他:“你这小身板,得练呐。”

陈惇只感到一种深沉的内劲从他的手上传来,忽左忽右竟不能自主,不由得道:“先生,你这是什么内功心法,厉害得很呢!”

“内功心法?”唐顺之哈哈大笑道:“你小子还知道内功心法?”

“看先生你内劲十足,至刚至阳,”陈惇忍不住漫天胡吹乱侃起来:“难道修炼的是武林上失传已久的——九阳神功?”

“九阳神功?”唐顺之一愣:“这是什么功夫?”

“九阳神功是达摩祖师所写的内功心法,是少林派武功绝学,练成九阳神功后,成金刚不坏之躯,内力自生速度奇快,无穷无尽,更是百毒不侵,”陈惇手舞足蹈地比划道:“他强由他强,清风抚山冈。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啪!”后脑勺被唐顺之一拍,顿时拍得陈惇一个趔趄。

“你这小子魔怔了吧,”唐顺之好笑道:“哪儿有这样的武林绝学,还金刚不坏百毒不侵,西王母的灵丹都没这么神验呢。”

“不过有一点你倒是说对了,”王廷哈哈大笑着走过来:“荆川先生确实身负武功,刀枪剑戟无所不通,你跟着他好好学习,不说练得样样精通,总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我是想跟先生好好学习,”陈惇苦恼起来:“可是先生在生活上实在是简朴太过了,冬天不生火炉;夏天不搧扇子;出门不坐轿子;床上不铺两层床垫;一年只做一件布衣裳,一个月只能吃一回肉——其他的也就算了,小子正在长身体呢,可是顿顿都离不开肉啊!”

“我现在已经改变了这种修行方法,”唐顺之笑道:“我本接受的是王学右派的去欲工夫,可是如今我听了左派的学说,认为他们对于本心的体悟更胜一筹,去欲工夫其实只是闭门厌世,是刻意摒弃欲望,追求虚寂,事实上,欲望从本心而生,本心不灭,欲望也是不能消灭的。”

“好啊,”陈惇大为欢悦:“恭喜先生悟道了真正的大道理!”

“我现在重返经世致用之学,”唐顺之长吁一口气:“主张不仅要观书学技,更要将书本上的东西,用于事事磨练上,这就是知行合一的道理吧,阳明先生的心学,其实就是为了让我等闭门造车之人,重返社会,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陈惇大喜道:“如果心学是这样的实学,那学生愿意学这样的心学!”

他说着就行了个大礼:“先生,你做我的老师吧,教我读书应试,也教我经世致用,你收我做弟子,将来传承你的衣钵,怎么样?”

唐顺之不由自主后退两步,本来很高兴的神色,却渐渐染上了一层忧虑。

“难道先生是觉得我朽木不可雕也?”陈惇惊道:“是嫌弃学生驽钝?”

“荆川先生,你不是很喜欢他,多次提出要收他做学生的吗?”王廷也道:“这小子虽然顽劣,却心性聪慧,可堪大任,难道还有其他什么地方,没有达到你的标准?”

唐顺之明显有些走神,摇摇头道:“不不,他很好,只是我……”

“那先生究竟有何难言之隐?”陈惇追问道。

“也罢,”唐顺之目光一定:“爱才之心,人皆有之。你先跟着我学习一段日子,若将来有一日……这没有名分,反而对你我都好。”

于是陈惇就开始了紧张而又有趣的学习生涯,果然如唐顺之所说的那样,他并没有对陈惇灌输任何心学的理念,就像一个普通的塾师一样,督促着陈惇的学业。

陈惇在自己的院子里另辟一屋,取名“澄心”,这小小的书堂里,终日静坐着两个身影,一个潜心求学,一个倾心施教,仿佛与外界远隔,外头的一切都不会打扰到他们,甚至是尚薇大声欢闹着,故意把新捉到的蛐蛐放在他们的案头上。

哦对了,澄心屋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因为唐顺之对陈惇的要求是“容色澄彻,举止汪洋。临事刚毅,如猛兽之步深山;恢然远视,若秋日之照霜天。其坐也如界石不动,其卧也如栖鸦不遥,其行也洋洋然如平水之流,其立也昂昂然如孤峰之耸。言不妄发,性不妄躁,喜怒不改其容,荣辱不易其操,万态纷错于前,而心常一”。

陈惇喜欢这句“万态纷错于前,而心常一”,因为他说的是“心常一”,而不是“心不动”。就像薇儿将蛐蛐偷偷塞在他们的趣÷阁罐里,蛐蛐跳出来的那一刻,他们还都是吓了一跳的,然而很快注意就不在蛐蛐上,而在眼前的书本上,这就是“心常一”的意思。

陈惇也喜欢唐顺之的教学方法,对于经书的释义,他不要求陈惇字字精研,而是要求一种学术上的融会贯通,这种贯通使得经义自己变得圆融起来,仿佛开篇和末尾像是一个环形衔尾蛇一样,此处和彼处的道理,是承接的、是贯通的、是一样的。

下午的课程是最让他感到轻松愉快的,因为除了前两个时辰是雷打不动的修习经义的时间,剩余的时间就是可以自由发问的,就是课堂师生互动的时间了。

唐顺之就完全抛开四书五经,开始讲他云游各地时的见闻,他的故事生动、鲜活,就仿佛徐徐展开了一副图画,千奇百态的人物,勾勒出这大明治世与危机并存的时代。他说到投食取巧的山人,兴风作浪的掮客,佐杂胥吏怪谈,天方异闻。他还讲自己做官时碰到的事情,讲永乐年间郑和出海的趣闻,还有成化年间妖狐夜出的传说,许多的故事,不仅让陈惇听得是津津有味,浑不觉时间飞逝,就连尚薇也被深深吸引,每每都搬个板凳坐在旁边,瞪着圆圆的大眼睛,发出惊叹的声音。

“先生,”陈惇道:“您曾经参校累朝《实录》,在文华殿值守,这宫廷里头,有什么趣闻吗?”

“宫廷里头啊,”唐顺之微微一笑,反而问他:“你觉得宫廷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宫廷的生活,大概是比较单调的,”陈惇就道:“规矩压死人呐。”

“我记得嘉靖十三年,那时候宫里头正端午,陛下在西苑射柳,晚上又燃放了一晚上的烟花。皇后娘娘承了旨,从宫外请了南戏班子,和前头的教坊司一起,通天彻夜地欢喜了三天。”唐顺之回忆道:“我那时候在文华殿呆不住,就出来走了两圈,结果看到一个小宫人,十一二岁的模样,不知怎么回事儿,从后宫走到了大殿前面。”

“然后呢?”尚薇好奇道。

“我走近了一点,就听到她抽抽噎噎地说,嬷嬷们关照过了不许乱跑,可是她哪里见过这样的好光景,抬着头追着烟花去了,再一回眼都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唐顺之道:“她小小的个头,坐在宫阶上,等着嬷嬷们来寻。我本想上前,却见后面来了个胖子,问这小宫人是哪里的,为什么走到这里。”

唐顺之不由得笑了一下:“这胖子让人取了钥匙,从尚膳监拿来了一盒冰镇的荔枝,塞给了小宫人,还讲了个笑话逗她笑。后来小宫人被嬷嬷领走了,我倒是认得这胖子,他呀,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

陈惇也笑起来,道:“都说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没想到黄公公是个这么和蔼的人。”

“原本要从翰林院里,挑出学士去内书堂教书,我想方设法避开了,”唐顺之道:“但那天以后,我又变了想法,就去内书堂给他们一群太监教书去了。”

“您还在内书堂教过书?”陈惇惊讶道。

最新小说: 三国从益州开始 重生之校园艳事 全宗门摆烂,小师妹躺最平却赢麻了 穿成绿茶女配后我躺平了 夫君寡嫂生野种?来!做亲子鉴定 玄学王妃回京后,王爷百般求宠 爱豆的我搞极限运动爆红了 小师妹,我们真的卷不动了 开局流放?厨艺在手,天下我有 我全家被拉进逃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