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谁能“因命芹弃”,命作者把它删去,有这么大权威,还有,这个畸笏叟的批里面有几次称“余二人”,我开始都弄不明白,很长时间都弄错,有时候觉得“余二人”一个大概是畸笏叟,一个是杏斋、松斋,猜来猜去。
现在也想通了,“余二人”就是他的双亲,如果这个是他的儿子的话,他完全可以这样讲,我两个人也可以宽慰了,因为儿子是两个人的,是父母亲的,等等。这里就不再做多考证。
至于第四种的话,我们叫“圈外人”,圈子外面的人,但也比较早,有一些可能了解曹雪芹原稿八十回以后写的大体内容,有些不了解,但是都是早期的抄本里的。
这个也有一批人,大体就是这么四类。
而第七点,关于成书的时间同书当中的破绽。
怎么说呢,在甲戌本里面,多出一句话是其他抄本里所没有的,就是说到“至脂砚斋甲戌”,甲戌是什么年份呢?
是1754年,曹雪芹1764年死的,1754年刚好还有十年,三十岁的时候,1754年“抄阅再评”,我把它抄阅过来了,人家诸公评过了,我再评仍用《石头记》,我宁可坚持用《石头记》。
所以他的署名叫《石头记》,有这么句话。
由此可见,在1754年之前曹雪芹已经有了全书的初稿,尽管有些要散的,有些要分的,还没弄清楚,他这里还没整理出来,只有十六回。
但是初稿都是有的,因为后来其他本子还是整理出来了,而且在这个书的楔子上面已经说了,曹雪芹在稻香村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如果没有弄好的话不会讲这个话,实际上就是创作改改写写,改了五次了,哪怕第五次没有完成,改了一半,这么也算第五次了,反正初稿是有的。
比如《凡例》诗里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前面多了一个《凡例》——最后一条,就是此书开卷第一回,也就是后来被抄到现在很多流行本子前面的第一段话里面有一首题诗。
这首题诗里面最后一句话讲“十年辛苦不寻常”,就是改来改去,改五次的稿子,前后改了五年,这样来算,我们如果没有成见的话,《红楼梦》从开始写到写成用了十年,应该是二十岁之前开始写,在三十岁之前写完。
很多人讲好像年龄不大一点写不出来,但是我想这是完全可能的,对于曹雪芹这样一个天才来讲,十**岁开始写,写到二十**岁,十年,他初稿都已经写完了。
可是需要说明,红楼梦》是写完了的,最后一回都有,这个大家稍微研究过脂砚斋的都知道。
它最后叫“金銮情榜”,一个榜贴出来,里面对每一个人还有几个字的评语,贾宝玉出家也写了,“悬崖撒手”都写了,林黛玉死都写了,写完了最后一回末尾他都讲到了。
有人说这个太早,有人说十**岁写到二十**岁,这么伟大的小说能写出来吗,不相信也合乎情理。
比如前苏联有个作家叫肖洛赫夫,他写了《静静的顿河》,这么厚四本,你如果看电影的话可能一晚上看不完,要看好几个晚上,场面也蛮大的。
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写出来的吗,《静静的顿河》出版的时候肖洛赫夫二十二岁,就因为这一点有人怀疑他写不出来,是剽窃人家的成果。
他为此打了一场官司。
到后来肖洛赫夫的手稿找到了,这种谣言就破灭了,他确实就是二十二岁之前写的《静静的顿河》。
曹雪芹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或者是二十岁之前开始写,就写不出来,我觉得这是根本不成其为理由的。
总体来讲,《红楼梦》的结构很严密、很合理,描写很精细,但是也不要否认里面破绽不少,这些破绽从小说描写来看根本连缺点都算不上,可以略去不计,但是有些研究者就非常认真,就是要找这个破绽,而且得出些结论。
是哪些破绽呢,一个是说小说人物年龄前后不一致,或者有矛盾,譬如说贾宝玉到底是十三岁,十四岁,还是到十五岁到十六岁,前后写的不一致。
现在举的最多的比如说巧姐,还有元春到底比宝玉早几年生的,还是第二年就生了贾宝玉,那等于差不多年龄,还是过了若干年以后再生的。
即使后来有些人补,补来补去,补了这里那里有矛盾,补了那里这里有矛盾,年龄大小不一致的地方有很多,严格说来是破绽。
但是我们总的来看,曹雪芹在写的时候如果不把宝玉写得小一点的话,他跟姐妹们怎么能同住到大观园去,那姑娘小伙子也不大合适。
由此所以要给他写得小一点。
但太小也不行,一开始就要让他有爱情的可能性,写他的生理过程,得写第五回,要写太虚幻景的梦,要写他跟袭人的超过一般的关系。
以此来表示他不但是个孩子,好像应是个男人了,所以他在这个地方五次修改,改来改去,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有一些矛盾,差一年两年我说一点都不奇怪,我们看《红楼梦》里面并没有觉得这是破绽。
此外还有地点,比如大观园这个地点有时候也有前后不一致的。
还有梨香苑,本来说是在大观园的西北角,西面,但是写到后来他又说从东门走了,到东面去了。
这些小的破绽这都是有的,这些都是一稿多改,改了四五次才产生的不统一。
但是现在有些人太认真了,就得出相反的结论,说《红楼梦》这部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成的,是原来有一个人写了一部书稿曹雪芹拿来改的。
这个还是受到小说前面的开头虚构的影响,有二书合成说,有三书合成说,还有个日本的作者说是六书合成说。
哎,怎么说呢,小说不是理论文章,理论文章你这篇文章哪几个观点,我这篇文章几个观点,各有好处,我可以把两篇文章合在一起。
小说怎么个合法,有人物的,都有不同的个性,我还没有看见过,特别是长篇小说,能够有两个原来不同的小说合在一起,就由曹雪芹最后把它合在一起,这能成吗,所以我们说这个问题就是这样的。
第八点,我就讲曹雪芹最后十年没有在写也没有在改《红楼梦》,这一点提出来的话,很多人都很疑惑。
有一段话,就是敦诚的诗,写给曹雪芹的,说“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我把它翻译出来,就是你不要因为生活困顿就老是发牢骚,也不要整天去找这个有钱人家那个有钱人家解决你的生活问题。
那些残杯冷炙吃剩的东西就是给你的话,他们还要有了不起的脸色给你看,我看你还不如在黄叶村好好地写书吧。
劝勉他的话,劝戒他的话,并不是描述他的话,因为敦诚敦敏知道曹雪芹在搬西郊之前是写过小说的,也一直在写小说,所以他到西郊以后劝他还不如写书。
这正好证明曹雪芹在那个时候没有写书,他在为生活奔忙,这是外证。
最重要的是内证,就是从1754年甲戌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十六回的本子出来以后,后面所有的本子都没有曹雪芹改动一个字的痕迹。
甲戌年这个本子许多学者认为是最后的定本,不管是作者定的也好,是脂砚斋定的也好,他觉得可以,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他把它抄出来,只抄了16回,当然不是说16回之外没有稿子,还是有,但是这个本子是不是只有16回,我们也不知道,可能它整理的还要多,这个我们不去管它。
这个本子上面说,这个石头在青梗峰下,看见一僧一道过来,在那里高谈阔论,在那里谈天说地,后来就说到了人间的繁华富贵,这一来这个石头心就动了。
于是就求一僧一道把它带到人间也去享受享受,一僧一道马上说那不可以,这个你要后悔的,说人世间的事情往往是好事多磨,乐极悲生,倒头一梦,万境归空,我看你还是不去的好。
但这个石头思想工作做不通,一僧一道觉得没有办法,你既然如此的话,那么让你去体验体验,不过到时候你还得回到这里来。
不过现在你这么块大石头怎么去呢,我把你变成一个小小的通灵宝玉,上面刻上几个字。
这一大段四百多字的文章在其他所有本子里都没有,其他本子就是一僧一道到了青梗峰下,看到那个石头又变成那么小的一块,这里缺掉四百多个字,只看到这个石头什么时候会变成一块小的美玉,所有的这些文字后来所有版本里都没有补上来。
再譬如说周瑞家的送宫花,送到王熙凤家里,看到奶妈正在拍巧姐睡觉,周瑞家的就问了:奶奶还在睡中觉吗,也该请醒了。
“请醒了”就是请她醒来。后来所有的本子觉得前面拍大姐,就把“奶奶”两个字改掉了,改成“姐儿”,“姐儿睡中觉吗,也该请醒了。”
吃奶的小孩子什么叫睡中觉,她一天到晚睡觉。
她还要把她弄醒,弄醒干什么,它实际上讲的是王熙凤在里面睡觉。
而且在那里有风月之事,是写这个,所以这个奶妈拼命摇手不要讲这些话~你们细细去看,这个本子这是明显改错的。
后来所有的本子都错,曹雪芹如果看过的话还不说你们怎么胡改,把我这个东西怎么改成这个样子,这样的地方多了。
所以我们说从1754年以后,没有任何的迹象看出曹雪芹在改《红楼梦》或者在写《红楼梦》,因为《红楼梦》他写好交给你,你给我加批语,你给我去誊清,最后你全部弄好了我还可以看一遍。
但是为什么老是没有看一遍,拖了十年之久呢,这就关系到第九个问题:这个书怎么会变成残稿的。
我觉得就是一个原因,就是畸笏叟在曹雪芹死了两三年以后才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有一次在借阅过程中,在书稿誊清过程中,被借阅者遗失了五六稿,哪个马大哈,可能还是长辈,借去了,就说我还给你了,他说没有还,找不到了,五六稿,这五六稿全在八十回以后的,不是八十回以前的。
其中有些什么呢,有《卫若兰射圃》文字,《狱神庙慰宝玉》、《花袭人有始有终》,还有《悬崖撒手》等五六稿。
其中有些稿子紧接着第八十回的,讲第八十回还不对,应该讲第七十九回,因为《红楼梦》曹雪芹留下的只有七十九回。
这个你看列宁格勒藏本就知道,现在的八十回是后人把七十九回分开成的,因为七十九回不大好,流传的时候还不如给它分成八十回,硬给它分开的。
因此在列宁格勒藏本的影印本中华书局本出的时候还是七十九回,这个七十九回包括现在七十九回八十回的内容。
不上不下到七十九回,没有了,因为第八十回在我看来就是《卫若兰射圃》文字,这个文字丢了。
而且它丢的五六稿,这个人借去的时候不是连着的五六本,而是这里借一稿、那里借一稿,一直到《悬崖撒手》,那是很后来做和尚去,《狱神庙慰宝玉》也比较靠后,不是连着的,这个没有办法抄出来了。
很简单的,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如果说真的是什么皇帝觉得他八十回以后写的好像有碍于他的政治,请一个人把它篡改篡改,那也不会请到高鄂,他当时才是一个举人,皇帝要请人做什么事情的话根本轮不到他的。
所以整个散失的原因就是这样。
而后来的残稿除了这五六稿以外,稿子并没有丢掉,这一点在曹雪芹死后的畸笏叟的批语还提到,你看到后面那一回里还提到,就是抄不出来了,他也不肯再借给人家了,再借给人家那更加丢掉了,那么就是个人保存着。
个人保存的东西,保存两百多年,畸笏叟是谁现在都不知道,老头死掉了,在这个世界上烟消云散了,曹雪芹的原稿也就随着一起去了,没有了,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遗憾。
明明写完的一部小说,最后就变成残稿了,原因是一种简单的原因,枯燥的原因,传抄出来的只有八十回。
……
……
……